云计算被认为是继个人电脑、互联网之后信息技术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将带来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我市产业配套完善、服务环境优化、特色突出,发展云计算有着六大优势。
地缘交通优势明显。我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腹地,是沟通西北各省区与内地的陆路通道和连接中国内地与蒙古国、俄罗斯及东欧各国的桥梁。作为西部地区离北京最近的省会城市,呼和浩特市也具备了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的先天优势。作为全国45个交通枢纽城市,我市拥有全方位、立体化、大运量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其中,白塔国际机场作为自治区内唯一的国际口岸机场,已开通国内外81条航线,通航51个城市;直通法兰克福的国际集装箱铁路专列横跨欧亚大陆桥沿线6个国家,是目前国际铁路集装箱营运路程最长的铁路之一。
经济基础扎实。目前,我市已构筑了以乳业为核心的现代农牧业体系,以非资源型产业为特征的新型工业体系,以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等多元发展、多级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77亿元,同比增长11.3%,三次产业结构为5:36.3:58.7,综合实力已步入西部11个省会城市的前列,经济增长速度连续7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
要素供应充足。我市水、电资源充沛,全市水资源总量20亿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为410毫米,随着引黄入呼工程的建设实施,水资源供给更为充足;呼和浩特是亚洲最大的火力发电基地。作为自治区的信息中心,目前拥有相对完善的信息网络、计算、存储和安全基础设施,包括四星级和三星级数据中心,城域网出口宽带超过320G。
科研实力较强。我市集中了自治区大部分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21所,在校大中专学生25万人。各类专业科技人员10万余人。能够满足各类企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政策支持有力。我市是全国37个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将享有国家相关优惠政策的优先支持。2011年6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呼和浩特加快发展云计算产业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投资环境优化。近年来,我市着力打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环境,不断优化产业园区软硬件环境。每年都举办的昭君文化节,已成为一项集经贸、文化、体育、旅游于一体的国际性综合性节庆活动,在全国的会展和节庆中形成较大影响。成熟的产业发展环境,赢得了中国通信业三大运营商的青睐。2011年以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数据中心、中国电信集团IDC数据中心、中国联通(600050,股吧)西北基地等云计算项目先后落户呼和浩特市,三大建设项目共计划投资396亿元,为我市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