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采取的激进市场拓展策略,让其业绩蒙上了短期阴影。3月28日中兴通讯公布2011成绩,收入862.54亿元人民币,实现23.39%的同比增长,但利润同比下降36.61%,为20.6亿元。
在年报中,中兴坦承下降原因由于“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内货币政策调整及推行市场规模扩张策略”三个因素影响。
经济大势影响了去年整个电信设备市场的收成,华为报2011年增速放缓至11.7%,称受到“电信运营商收紧开支的影响”,而爱立信、诺西等企业均采取了裁员增效的收缩政策。根据市场统计,全球33家有代表性的电信运营商,其资本开支总和同比仅增长1.36%。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片低迷中,中兴2011年的业绩增速是唯一跑赢大势的数字,23.39%的涨幅超过了排名前五的其他设备商,去年爱立信为11.59%增长,华为是11.7%(年报未发,据其公开预测),阿尔卡特朗讯为-1.18%,仍在复苏期的诺基亚西门子实现了10.90%。
为此,在2012年整体经济形势趋向明朗的前提下,多家券商几乎众口一词地给予中兴股票以“推荐”或“买入”的评价。中金公司分析师陈昊飞认为,中兴在2011年的利空放尽,2012年业绩将触底回升,海通证券则认为“规模布局已见成效,业绩拐点即将到来”。
分析师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个场景:在设备商寡头化特征明显的市场环境下,中兴敏锐地把握住经济衰退的时机,提出“进军全球前三”的目标,以性价比实现“弯道超车”,用手机拉动设备销售、以LTE切入的方式,在全球市场不断开疆拓土。虽然经历了利润连续下滑的惊险,但全球市场布局已经完成,从而赢得了长期的关键筹码。
这些筹码将为中兴的天平上增添利润后劲。早在去年年中,中兴通讯总裁史立荣便对《通信产业报》网表示,利润将很快回升。在2011年报发布会上,他自信宣布利润不久将回升到2010年的水准或更好。这将如何发生?
为何多收
在总量一定的前提下,设备供应商的收入是此消彼长的,中兴的增长正是来自于对手的丢失。
在欧洲,中兴以与3G共平台的LTE设备大量替换处于合并期的诺西设备,把握了4G建设的圈地期。终端持续发力,2011年实现了52.63%的收入增长,并跃升为按出货量计的全球第四大终端厂商。而从区域市场来看,欧美市场则成为收入增长最快区域,其收入增速高达42.17%,显示已经完成规模突破的目标。
年报还显示,中兴通讯2011年国内市场收入与国际市场收入占比相近,分别为45.79%和54.21%,表现出全球市场对中兴而言已进入成熟期。国际市场增长势头更猛,在新兴市场,随着突破MTN、美洲电信等运营商,并与Telefonica、FT等跨国运营商加深合作,已经完成了全面布局。在欧洲,系统设备进入欧洲TOP10运营商中的9家;在日本这一技术和市场壁垒最高的市场,也通过TD-LTE进入软银。
从业务结构上看,2011年运营商网络收入占比下降5.8%,终端提升5.7%,企业网及其他持平。长期来看这三类市场将支撑中兴的发展大计。目前中兴已经获得了30个LTE商用合同,与全球100多个运营商合作并部署试验网,在日本软银、和黄瑞典、和黄奥地利、CSL等一流运营商实现规模商用。在PTN领域,中兴持续保持占有率第一、WDM/OTN等光网络产品稳定在前三。同时,M6000/T8000等高端数通、下一代PON产品快速增长,全球增长率第一。服务、政企网业务快速增长,成为重要的业务支柱和增长点。
在这些规模布局完成、市场地位夯实的同时,中兴已经适时地转向了利润驱动,以获得长远发展。
从冲规模到求利润
尽管2011年尚未实现利润反转,但从运营商设备毛利率大幅回升,由上半年的34.4%升至下半年的43%,表明中兴在控制新增订单毛利水平,反映了其由“冲规模”向“求利润”的战略转变。
这也表现出主要市场份额的稳定,在此前提下,饱受经济危机影响的主要设备商均把目标集中在保利润上。华为高管亦在公开场合暗示,将放弃价格战。同时,经济形势的好转和移动互联网兴起带来的带宽需求,将为设备供应商增加议价能力。因此,利润导向将成为今后市场竞争的主要特征。
回到中兴的现实,在2011年圈地目标完成、产品已经进入全球前五十大运营商市场的情况下,国际市场的利润提升将从现网升级和提供高毛利率的管理服务而来,在国内市场上,三大运营商2012年资本开支总体增长10.19%,均加大了传输网络的投资(移动投资增长48%),联通在无线网络投资大幅增长约34%,这一投资反弹对中兴非常有利。原因在于中兴在三个3G标准中均领先,且固网传输为传统强势领域。
在终端市场,中兴凭借出货量对上游供应商开始掌握议价权,从而降低成本,并利用智能机的天然门槛提高盈利能力。中兴内部人士透露,2012年中兴会通过买断产能等方式,压缩采购成本,提升手机毛利率水平。同时,在2011年加大投入智能机研发测试的基础上,2012年通过外包低端手机生产,保证自有生产线高端手机出货量,从而提升手机产品线毛利率。史立荣认为智能机将保证利润率回归到2010年的19%或以上水平。
目前整个中兴已经随着利润导向的指挥棒而行动。据了解,2012年中兴对各个区域考核发生较大改变,对各地办事处、分公司考核从收入倾向利润,内部进行结算制考核,加强控制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
冲击前三
中兴已不是第一次领跑行业增速了。从2009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开始,中兴连续三年以30%以上的增速出尽风头,无法阻止。中兴采取的策略是“弯道超车”,利用长期投入形成的技术优势和人力成本比较优势,聚焦大国大T,充分满足财政紧张的国际运营商的需求,从而实现规模突破。
在去年年底,中兴还对组织架构进行了大调整,将原来的研发体系拆分为解决方案部和产品研发,一一对应每一个地区销售团队,以提高对前端销售的支持,进一步夯实规模开拓。
规模的下一步,是增强产出能力,实现利润驱动,以确保中兴打赢“进入全球前三”的硬仗。而每一年的增速领跑就意味着离目标又进了一大步。但当中兴在全球攻城拔寨的时候,去年起却连续遭遇知识产权诉讼风波,为其国际化上了重要一课。所幸的是,技术投入从未缺席过中兴的战略设计,即便是在利润导向时期,中兴也坚持每年拿出收入的10%投入研发,仅近三年就投入200亿人民币,并以昂贵的成本不断完善专利布局。
3月5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2011年全球专利申请情况,中兴通讯凭借2826件PCT国际专利一举超越日本松下(2463件),跃居全球企业国际专利申请量第一位。在中兴通讯的专利储备中,LTE/3G、云计算及物联网、智能终端等为主的新技术领域占比超过六成,其中,4G LTE基本专利数量已经占到全球通信厂商的7%,智能手机专利位居全球第四、中国企业第一。这些热点技术的前瞻布局将在未来呈现出更丰富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