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总结2010年信息化领域的关键词,那么,物联网一定是当之无愧的热门首选。
然而,作为一个关系国家战略的重要产业,现阶段物联网的发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日前,在2010中国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建设高峰论坛上,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物联网规划与政策-
专家安筱鹏表示,当前物联网发展仍有三个难题亟待破解,需要建立产业链协同创新机制,加快产业发展。
安筱鹏提到的这三个难题,也是三个矛盾:即如何解决物联网应用市场的碎片化需求与规模化供给的矛盾,如何解决供给的分散化与需求的一体化的矛盾,如何解决需求的不成熟与技术的不成熟的矛盾。
要建立怎样的商业模式?
安筱鹏认为,碎片化需求与规模化供给的矛盾,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目前最突出,也是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长期存在的难题。
传统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标准化和规模特征,而物联网产业恰恰与这个规律相悖。物联网的应用需要与具体的行业需求相结合,其应用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是分散的,如传感器,以及基于传感器的相关设备和面向各种行业的解决方案,在很大程度上缺乏通用性,难以形成规模化的应用。“当然也不是绝对没有通用性,可能在局部具有通用性,但在行业之间,或者行业内部,通用性就很差。这是其与应用紧密结合的特点所决定的。”安筱鹏强调,物联网产业发展面对的是多个行业不同的需求,小规模的细分市场,单一产品和服务,在细分市场之间的可通用性和可移植性较差,他将物联网的这个特性称之为“需求碎片化特征”。
国际电联2005年发布的第一份关于物联网的报告中,在谈到物联网面临的挑战时,就提到过这个问题:物联网面临的挑战,不仅仅在于技术问题,而且在于市场的规模化应用。一方面,规模化行业应用的不足,是制约物联网产业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和标准化的重大瓶颈,难以激发产业链各环节参与投入的热情;另一方面,只有规模化供给才能降低成本,形成产业发展的良性机制,才会有市场发展的动力。
为此,安筱鹏表示,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是要探索商业模式,解决行业的知识集成、共性平台建设的问题,要将零散化应用整合为规模化效应,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突破。“事实上建立什么样的商业模式,需要在实践中探索,现在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但其中一个方向是:我们在物联网发展过程中,要关注商业模式创新。”安筱鹏坦言,“在物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技术创新,更要关注商业模式创新,因为只有建立在成功商业模式基础上的技术创新,才有产业化的坚实基础。”因此,在物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良性互动,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如果说有些企业在物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脱颖而出,那它一定是在商业模式上有了重大突破。”安筱鹏说。
谁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
其次,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如何解决供给的分散化与需求一体化的矛盾,也就是谁来整合物联网产业上下游资源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突出。
事实上,使用物联网技术的用户,对采用什么技术其实并不关心——他不关心你的技术是叫物联网,还是传感网;你的运算是叫云计算,还是框计算——用户最关心的,是新技术在管理、生产、服务、销售、品牌等方面所能带来的价值和收益,给企业核心业务带来的促进。
所以,用户最需要的是提供从规划、咨询、安装、维修到教育培训的一体化服务,是能够提供物联网相关设备、网络、运营、服务集成化的解决方案。这是物联网产业在终端需求与传统网络的最大区别。
然而,安筱鹏表示,现阶段我国物联网产业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从供给来看,不仅仅缺乏技术、产品和标准,更缺乏能够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集成商。
针对目前参与物联网的主体,安筱鹏分别对其在资源整合方面的能力进行了分析。目前,电信运营商在积极探索提供行业解决方案,但在短时期内,仍难以跨越行业知识、人才结构和运营机制等问题的束缚;而对于传统软件系统集成商来说,其本身缺乏整合物联网设备、网络的能力,又不具备物联网应用行业知识的储备能力;但物联网用户,例如交通、电力、工业等领域的大型企业,虽然他们都具有丰富的运营经验,但受体制的影响,很难成为社会化的供应企业;作为未来物联网设备的重要提供商之一——传统的网络设备制造商,也已经在物联网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技术、产品的储备,但它们也仅仅只能提供产品,在提供解决方案方面面临很多问题;最后是像埃森哲、IBM这样的跨国公司,作为系统集成服务商,他们是最具有影响力,也最具有能力能够整合物联网设备的网络软件跨行业支持的企业,但费用又太高。
面对这么多物联网产业主体,究竟谁来整合物联网产业上下游资源呢?安筱鹏表示,我国要积极培育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能力,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我认为,在物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在很多细分行业里,将会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中小企业,为行业提供解决方案,这在未来将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我们需要支持这样的企业,加快培育跨技术、跨网络、跨平台、跨应用的一体化高端的综合集成服务能力。也就是说,围绕物理网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快培育和发展集信息化、咨询设计、项目实施、系统运维和专业培训为一体的信息技术服务,加强行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推广,提高行业信息化的服务能力。”
他强调,在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加强物联网产业链的合作,建立市场需求,拉动产业发展的机制,需要建立一个整合资源的机制,加快培养一批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本土的资源集成商。
如何发挥大国大市场优势?
针对解决需求与技术的不成熟的矛盾,对中国来说,就是如何发挥大国、大市场的优势,来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安筱鹏认为,就技术本身来说,在物联网的感知、网络、应用任何一个层面上都可以提供多种技术选择,但目前物联网相关技术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很多需求是不明确的,由此就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前期不成熟技术的成本问题给产业发展带来阻碍,以及技术的不确定性所引发的相关标准、商业模式、产业组织形态等一系列问题。而物联网的应用需求是非常复杂的,涉及到多个行业和应用领域,纵向又与多个产业链主体密切相关,缺乏组织协调、统领、整合产业链的主导,各个环节之间合作的难度非常大。
他表示,要解决这个问题,重要的是要促进技术和市场整合。
首先,要在国家战略部署中,加大对物联网的布局。“我们以前这么做过,希望以后还要坚持。如在86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部署。”
其次,加大开展物联网试点示范工作。目前很多地方政府都在推这一工作,但安筱鹏建议,下一步需要进一步明确物联网试点示范的基本原则和目标。要在需求迫切、效果明显、有一定产业基础,而且从物联网产业来说,市场前景比较广阔的行业和领域开展。如国家智能建网、高速铁路建设,环保和安全等领域。此外,试点示范需要解决技术、产品标准的可行性问题,在试点示范过程中,要更关注探索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商业模式,还要考虑到如何培育行业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和建立行业应用的样本。
第三,要加大培育能够整合物联网产业链资源的企业。他说,回顾中国在技术发展的创新过程中,他们多大程度地用好了大国大市场的优势,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产业自主发展能力。如在家电、移动通信、高铁等产业的自主创新中,正是充分发挥了大国大市场的优势,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在发展物联网产业的过程中,也需要借鉴这样的成功经验,建立相应的产业联盟,围绕产业链的重大需求,以重大应用需求为牵引,在国家各类重大专项中,组织开展面向产业链的协调创新,而不单单是某个技术、某个企业的创新。
第四,推动地方和中央的联动。“十二五”期间,需要把中央与地方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建立起面向产业链的协同的推进机制,才有利于发挥我国大国大市场的优势,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