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2025中国移动云智算大会“智链云网·数铸钢魂——人工智能驱动冶金行业数智化升级”分论坛在江苏苏州金鸡湖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会议以“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为核心,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冶金行业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进一步推动冶金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中国工程院毛新平院士、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陈怀达副总经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冯超副秘书长、河钢集团有限公司李毅仁副总经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政企事业部陈豫蓉副总经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刘克飞副总经理等嘉宾出席会议。
陈怀达表示,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亟需通过人工智能助推提质增效、资源整合、节能降碳。中国移动将携手产业各方,一是持续夯实数字化转型底座,推动算网基础设施立体化布局,加速5G-A网络部署,加快异构算力融合并网,助力冶金企业“数据不出厂,算力随需达”;二是持续强化AI赋能行业场景,联合研发“钢铁一体化排程大模型”,利用数智化技术探索废钢定级等新场景,打造战略型、示范性、高价值场景应用;三是持续扩大产业生态。携手产业各方共树行业标准、共创示范标杆、共享数智成果,充分释放AI在技术能力、经济效益上的规模效应。

冯超表示,AI将推动钢铁行业全要素的智能化重构,也将重塑钢铁行业发展格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将行业数字化转型列为行业三大工程之一,作为重点攻关行动项,秉承着“抓基础、搭平台、树标杆”的工作方针,持续整合行业优质资源,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包括AI在内的新技术、新装备、新理念在冶金行业的发展及应用,实现从“制造执行”到“价值创造”的跃迁。

李毅仁表示河钢集团已全面启动“人工智能+”行动,重点推进人工智能在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制造流程、产品研发、绿色低碳等五个维度的深度应用,实现钢铁产业生产方式、管理手段和商业模式创新。下一步将持续推进全链路数字化转型,从感知设备到智算设备,从模型服务到业务应用,积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推进云、边、端协同创新,努力在钢铁行业率先建成“全域智能体”。

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新平分享了钢铁材料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介绍了中国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路径,强调数字化转型已成为破题关键,提出“人工智能+绿色制造”的新型产业生态是覆盖全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其他专家也带来了精彩分享,中钢协、钢研院、南钢金恒科技、瓦特曼智能、河钢邯钢、中移上研院等专家,从多元视角探索钢铁行业数智化转型路径,分享思路及实践案例,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会议正式发布了【中国移动AI赋能钢铁行业核心能力】,重磅揭幕中国移动与河钢数字联合研发的两项重要成果:钢铁行业云边端AI一体化解决方案和钢铁安监大模型。加持了DeepSeek的钢铁行业云边端AI一体化解决方案可通过云端输出强大的AI与算力,在边缘智算终端实现实时推理与应用,帮助企业快速、低成本地享用大模型,实现轻量化部署人工智能应用。钢铁安监大模型主要聚焦钢厂安全生产全场景的提质与增效,支持对人员行为、设备与环境状态的危险行为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对于钢厂提质增效成果卓著。

会上由中国移动联合河钢集团、首钢京唐钢铁、江苏永钢、河钢数字、鞍钢数智等十余家钢企共同发起“人工智能+泛钢铁行业应用倡议”,呼吁全行业积极响应,共同攻克AI技术在钢铁生产流程中的难题,构建共生共赢的钢铁数智化新生态,为实现钢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