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刚过,江苏连云港的海风猎猎作响。然而,坐落在海边的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康缘药业”)智能化提取精制工厂内的“花园”里,忍冬、青蒿、栀子等中草药舒展着叶片,绿意盎然。
(智能化提取精制工厂内的花园)
从“花园”左侧的玻璃墙望去,是一处千余平米的“无人厂区”。36台高达十数米的金属罐排列整齐,粗细不一的管道将它们纵横连接。经过前处理、提取、精制等一系列工序,以花园中草药为原料的中药原液依次从管道中流出,进入下一环节。
视线拉进,一些紧贴着罐子的方形小匣子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小匣子是一种PAT(过程分析)近红外检测设备。我们熬制的中药‘会说话’,可离不开它们。”说话间,康缘药业副总经理鲜飞鹏将记者带到一幅展示着数十张波状图的展柜前,每个波状图都对应着一个中药成分的名字。
鲜飞鹏介绍,中药材在加工过程中释放不同的化学成分,每种成分都会有不同的波状光谱,这就是中药的“指纹图谱”。通过近红外设备的实时监测,可以及时调整精准化的工艺参数,确保中药材有效成分稳定提取。“过去熬制中药,加多少水、熬多长时间,都要靠经验来操作,效果好坏全靠经验积累。如今有了小匣子,就像在中药熬制的过程中装上了‘安检仪’,只让有效成分通过。”
(在5G网络基础上,实时监测药效的近红外设备)
中药制取过程复杂、且具有不可逆性。因此,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要求网络具有实现大规模、点位密集的数据采集能力。“5G专网与中药智能化应用的融合,是最佳方案。”康缘药业IT基础架构部部长江明补充道。
2023年,在江苏移动打造的5G专网基础上,康缘药业引入了“5G+PAT近红外检测技术”。“改造前,设备单机运行多,人工调整生产的周期至少7天。”江明说,现如今,技术人员只需要坐在“花园”中央的控制室里,就可以进行远程调整。网络性能的提升,让海量数据能够更快速、高效、精准地指导生产。2024年,康缘药业将自主研发的“康缘大模型”与内部控制系统打通,目前已累计输入数十亿条数据,使辅助决策偏差率降到1%以下,人员处理效率提升了近80%,真正实现了“边生产、边采集、边反馈、边调整”。
此外,在江苏移动“5G+工业互联网”的全方位赋能下,康缘药业构建了包括“园区/厂区的无人智能化巡检”“设备远程运维系统”等超20个应用场景。“中药提取不再是大家印象中的人工熬制场景了,而是生产全过程在线控制、自动化、数字化生产的‘黑灯工厂’。”鲜飞鹏笑着说。
行至“花园”末端,IT基础架构部负责人回首指向入口处说道:“目前,提取精制厂内的近红外点大约是200个。未来,随着网络能力的提升,我们计划让近红外设备做到全覆盖,给每个环节都装上‘小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