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新商务模式落地 世纪互联蓝云携手微软和各合作伙伴塑造云上新生态
2023-11-01 17:01:21 来源:网络 作者:【
关键词:云计算 数字经济
 
2023年7月,微软携手战略合作伙伴世纪互联蓝云,重磅推出了“新商务模式”,并在由世纪互联运营的Microsoft Azure上正式商用。这标志着更加高效、灵活的公有云服务模式将更好地赋能中国市场客户和合作伙伴的数字化转型。

  2023年7月,微软携手战略合作伙伴世纪互联蓝云,重磅推出了“新商务模式”,并在由世纪互联运营的Microsoft Azure上正式商用。这标志着更加高效、灵活的公有云服务模式将更好地赋能中国市场客户和合作伙伴的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鼓励新业态新模式数字创新,以及支持国内企业出海和国外企业来华发展等方面,中国市场均展现出了广阔的前景。中国地区成为Microsoft Azure在全球推出的首个面向合作伙伴下单的(间接)“新商务模式”的市场,也基于此打造了其本地化云商务创新的样板。


  作为微软智能云在华唯一的运营服务商,成立十年来,世纪互联蓝云凭借一整套完备的国际云服务安全落地中国、平稳运营的规范体系,帮助微软智能云不断扩大“朋友圈”,树立了国际公有云在华合规化商用运营服务的标杆。如今,微软智能云矩阵的四大核心服务齐聚中国,助力各行业客户把握和创造数字经济时代的新机遇。


  十年积淀,打造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黄金三角”

 


  2012年,尚未有外资公有云服务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在此背景下,微软与世纪互联签订协议,由世纪互联在中国提供基于微软技术的公有云服务。


  具备国际视野和丰富资源的外资云,是中国客户出海及海外客户进入中国的绝佳平台。然而,外资云要想在中国市场上站稳脚跟,安全合规的本土化运营至关重要。在世纪互联蓝云的助力之下,微软在过去几年陆续把云服务的“旗子”插进中国市场:由世纪互联运营的智能云矩阵 Microsoft Azure、Microsoft 365、Microsoft Dynamics 365 及 Microsoft Power Platform齐聚中国市场,为中国市场企业级客户不断扩展的数字化需求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增加数据中心区域、数次实现云服务规模翻倍……这十年,面对发展强劲的中国云计算市场,微软智能云Azure不断扩充产品矩阵,增强服务能力。2017年年末,微软宣布Azure云计算规模将在未来半年内完成三倍扩容,其混合云产品也会陆续进入中国市场。2022年3月,在微软智能云在华商用八周年之际,由世纪互联运营的第五个Azure新数据中心区域正式启用,让微软智能云矩阵在中国市场的整体服务能力再次翻倍。


  随着中国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的不断深入,上云、用云、管云环境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用户对多云环境下安全、合规、定制化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十年来,世纪互联蓝云始终严格遵守不断更新的法律法规,成为合规化运营的标杆,也成为首批获得可信云认证、首批通过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测评的企业之一,并连续多年通过ISO/IEC、SOC审计。十年来,世纪互联蓝云携手微软,为中国市场合作伙伴带来了安全合规、可信可靠、高效智能的上云体验,帮助合作伙伴在本土服务中取得成功,发挥出衔接国际技术与中国市场的桥梁价值,充分发挥了“黄金三角”生态合作的强大合力。


  硕软(上海)软件贸易有限公司中国区副总经理张甦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今年客户都在谈论AI的话题,新技术为业务效率带来很大提升,同时也对数据的合规性提出更高要求。世纪互联蓝云在本地化和合规性等方面给了用户足够的“安全感”,只有在这种稳定的基础上,合作伙伴才可以更安心地与世纪互联蓝云和微软合作,共同为客户提供更多附加价值,赋能客户业务。


  为更好帮助合作伙伴了解本地政策、在中国市场顺利拓展业务,世纪互联蓝云早在2014年便成立了合作伙伴支持部门,并与微软50余家生态体系核心合作伙伴和百余家独立软件开发商(ISV)生态伙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据第三方在线调研平台Qualtrics统计数据,世纪互联蓝云多年来保持着98%的高客户满意度。结合中国市场的生态特征和用户习惯,世纪互联蓝云从技术、营销、商务、奖励等多维度,为汽车、新零售、能源、制造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伙伴定制了适用于中国市场的服务支持体系,最大程度地帮助合作伙伴提升营销力、创新力与业务韧性。


  以汽车领域为例,世纪互联蓝云成为中国首批微软互联汽车平台(MCVP)合作伙伴之一。同时,由世纪互联运营的Microsoft在线服务的全部数据中心通过了TISAX AL3信息安全和数据保护要求评估。这意味着,世纪互联蓝云获得了为汽车行业提供安全云服务的重要资质,能够为汽车行业客户安全上云用云提供坚实的安全合规保障。


  事实证明,合作伙伴的成功,不仅成就了中国市场企业级客户的数字化转型,也成为微软、世纪互联蓝云、合作伙伴“黄金三角”在中国市场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


  云计算进入“深水区”,中国市场开启云商务模式创新


  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为49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万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4550亿元,同比增长40.91%,增速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云对各领域转型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价值,其服务模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中国云市场已经过了传统上云、通过销售和售前帮助解决问题的阶段。现在客户基本都在上云了,因此对于合作伙伴生态来说,竞争力已经转到对客户服务能力的提升上。”上海安畅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畅网络”)销售总监秦驷元告诉记者。随着用户对于数据分析和挖掘的需求不断增加,许多行业对数据本地化、服务灵活高效的要求也越发严苛。


  中国是全球最庞大的云计算市场之一,云计算行业覆盖全面广泛,应用场景复杂多样,市场需求变化迅速,同时其法律合规体系非常严格。在此背景下,今年7月,由世纪互联运营的Microsoft Azure“新商务模式”正式商用。值得一提的是,“新商务模式”是微软与世纪互联蓝云携手打造的本地商务创新样板,也是全球首个(间接)“新商务模式”的成功示范,充分满足了中国市场用户高效灵活上云、用云的需求。


  杭州云策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云策”)是首个通过“新商务模式”在由世纪互联运营的Microsoft Azure下单的合作伙伴。杭州云策联合创始人李菲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之所以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因为公司的客户已经对这种灵活的商业模式期待已久——在下单过程中能帮助用户大幅降低沟通成本。


  世纪互联蓝云COO程雷告诉记者,“新商务模式”最大的优势是成单效率的优化。灵活的结算模式能够让业务的“河道”变宽,高效的运营流程,能够让“水流”更快。这样一来,就能在加速订单流转的同时,吸引更多客户选择,由此带来生态体系的业务增量。


  具体来看,“新商务模式”的优势有三个。一是结算模式更灵活,可以用一份合同涵盖所有产品,通过PayGo模式,实现了“先使用后付费”,充分满足了当下用户对下单灵活性的要求,让云用量更有弹性,云支出更易管理,从而容纳并吸引更多用户上云。二是运营优化更高效,能够把各合作伙伴常见的业务场景、下单细节、操作习惯、所需要的流程和功能都集成到一套系统里,帮助客户实现“自主点单”、合作伙伴快速成单。利用一个整合平台替代了原来多个操作平台的方式,大幅缩短了截单时间。三是服务能力更精准。借助“成本管理和计费”功能,“新商务模式”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业务洞察,帮助用户进行精准的使用判断。因流程大幅简化,合作伙伴不需要在商务流程上浪费更多时间,而是能够将精力专注于解决客户的问题上,从而增强能够体现自身附加价值的服务竞争优势。


  安畅网络是另一家下单“新商务模式”的合作伙伴。安畅网络销售总监秦驷元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以前,这种灵活快速的商业模式非常符合现在中国市场客户对高效、便捷下单合作的需求。其中,对于很多既使用国际版Azure又使用由世纪互联运营的Microsoft Azure的客户来说,“新商务模式”的体验更简单,并且具备许多新功能,可以使用户体验更加顺畅。


  据记者了解,“新商务模式”上线不到三个月,就吸引了众多客户积极下单,其中近半数都是新客户。可以说,有了“新商务模式”灵活高效的运营方式的加持,合作伙伴拓展新业务如虎添翼。


  世纪互联集团高级副总裁、世纪互联蓝云CEO刘启航表示:“站在新十年的起点,蓝云将继续夯实微软智能云运营能力,确保客户云上业务安全合规、平稳顺畅;同时,蓝云还将积极拓展围绕AGI、绿色可持续发展、微软生态体系的增量服务,发挥国际合作的桥梁作用,推动与合作伙伴的生态共赢。”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移起湘聚 共赢未来!亚信科技受邀..
下一篇5G 赋能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