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未来信息通信技术国际研讨会——创新驱动下的ICDT未来十年”在北京开幕。研讨会是世界5G大会“前瞻与创新”板块的重要先导论坛,已成功举办九届,汇聚了信息通信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聚焦于5G的持续创新和演进、信息通信的未来技术前瞻与发展、信息通信技术与其他前沿科技的融合创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理事长邬贺铨认为,移动通信技术成为数字经济的新动能的情况下,这样的前瞻思考和深度交流更显必要。而立足当下,信息通信技术的未来十年离不开5G的推广普及和6G的布局探索。
邬贺铨表示,5G在多种性能上比4G提升了一到两个数量级,因此拥有强大的使能作用,将会重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信息结构与运作机制。
工信部通信科技委秘书长、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常务副理事长张新生表示,5G正在向各个行业、消费领域、行业产业、社会民生跨界协同应用。
中国移动首席科学家、未来移动通信论坛5G/6G SIG工作组主席、IEEE Fellow易芝玲举例道:“我们打造了第一个5G智能港口、智能煤矿和5G智慧城市,同时也有5G智能工厂、5G智能大学、5G工业园、5G智能医院等等应用案例。”5G改造社会的价值有目共睹。
她表示,目前,已经有超过500个运营商在全球做5G,也有159个运营商提供商业化的5G服务,中国是布局了最大的5G系统的国家,也有数量最大的5G用户。
邬贺铨表示,ICDT要加速向各行业渗透,不断催生新应用、新业态、新服务,比如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车联网、物联网服务等等,下一个十年还将出现很多无法预想的新应用。
“虽然全球范围内5G网络的建设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疫情的影响,但将持续推进的趋势是不会改变的,人类对科技进步的愿景还在不断推动5G发展。”邬贺铨说,6G研发已经开始,3GPP将于2023年开展对6G的研究,于2025年下半年开始对6G进行标准化,通信先进国家已经相继启动6G研发,移动通信连接下的ICDT将承载高技术产业的希望。
易芝玲表示:2028年6G标准将会出现,“我们在6G阶段会有一个更加感知、更加互联、更加智能的网络。”
中国信科集团副总经理、专家委主任,无线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山枝表示,6G将为人、物、环境的感知以及虚拟空间提供一个连接的保障,成为社会和国家的核心基础设施,也为产业升级、智慧生活、社会治理提供一个丰富的连接和服务,6G将会走向全域连接和万物互联。
在他看来,6G时代的信息通信将呈现以下特点:覆盖范围更广、连接空天地;深度覆盖、密集连接;覆盖对象扩展、连接环境感知;覆盖虚拟化、连接虚拟空间;实现跨界的融合、场景的智联等。
但向前发展的挑战也不可忽视。
“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这个趋势在5G时代已经凸显,就是用非常复杂的计算能力换取少量的性能提升。”中兴通讯首席科学家向际鹰表示,“但摩尔定律快要到头了,所以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是算力需求指数级增加,摩尔定律快到极限,所以需要寻求一些器件上的突破,另一方面也要进行价格上的探讨,如何在保持性能的同时降低对处理能力的要求。”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梅宏将重点放在操作系统,他强调,泛在计算时代需要新一代泛在操作系统,人机物的融合带来了机遇,也要求我们进行大胆探索。
梅宏表示,传统操作系统面临的老问题还在,新的场景和计算模式又带来新的问题,需要共性技术体系的支撑,“目前操作系统发展是把应用的共性需求沉淀下来,很多应用需求现在我们还不清楚,仍然需要探讨。”
5G方兴未艾,6G崭露头角,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陆建华强调“需求”的重要性,他表示,要以需求定义6G,据此布局6G的研究和发展。急迫的需求来源于市场,需要通过市场凝炼真正的需求,解决实际的问题。
陆建华表示,在信息服务当中,体验是根本需求,“发展6G要坚持需求导向、战略谋划不可或缺。要不失时机地布局6G面临的广域通信、天地融合、新型信息服务等研究,谋求长远发展优势,坚持守正创新,谨防路径依赖的负面效应。”
研讨会上发布了FURURE论坛系列技术白皮书及研究报告:《5G NR-V2X PC5直连通信候选频段和兼容性研究》《5G视频上行传输应用与挑战》《5G数据安全体系研究报告》《C-V2X拥塞控制研究》《C-V2X大规模终端通信测试报告》《面向5G生态的网络信任模型》《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对部分IMT频谱的演进研究建议》《车联网C-V2X无线信道测量及建模研究》。
东南大学与紫金山实验室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王承祥表示,6G愿景可以概括:全覆盖、全频谱、全应用、全感官、全数字、全安全。全覆盖就是空天地海一体化,卫星、无人机、地面移动、海洋通信深度融合。 全频谱就是只要可以用于无线通信的频谱都将被全面利用、深度挖掘。全应用就是通信、计算、存储、控制、感知、定位、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将深度交叉融合、全面应用于各个垂直行业。全感官就是牵涉到全息通信、全息存储、沉浸式交互、虚拟与现实融合。全数字就是数字孪生、物理虚拟世界的映射、人机物境智慧互联。全安全就是一个内生安全网络。
他表示,6G要在5G性能指标的基础上继续演进,包括加强版的增强移动宽带、大规模机器通信、高可靠低时延通信,也有一些其它的新型应用场景,比如通信计算、控制定位、感知和融合应用,空天地海一体化、智联网络、立体全域覆盖、数字孪生等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长江学者盛敏从卫星互联网或空间网络的部署入手,她谈到,卫星互联网或空间网络不仅要做信号覆盖,更重要的是做好服务覆盖,要考虑接入、空间承载以及整个地面站的分布三个维度。
清华大学副教授、IEEE Fellow高飞飞表示,在智能和通信的融合中,智能可以改变无线通信顶层架构;人工智能可以用于通信,通过感知通信一体化,从感知新的维度提升通信。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IEEE Fellow陶梅霞表示,6G的典型技术特征就是网络的智能化,不仅体现在网络本身可以自学习、自优化,也能够对外提供智能化的服务。边缘智能就是助力6G网络实现智能化的使能技术。
陶梅霞认为,边缘智能可以显著减少网络的负载,尤其是上行链路的负载,与此同时可以提供数据的隐私保护。由于边缘智能更加靠近用户终端,所以可以支持很多位置感知的智能化应用,同时降低用户请求的响应时延,“所以,边缘智能面临的瓶颈就是通信的资源所限、如何解决异构环境下的算法有效性,以及在波动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学习和计算的鲁棒性。”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陶小峰表示,在6G发展中,一方面追求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另一方面要把安全和可信怎么结合在一起,尽可能建设基于安全的6G网络。
中国电信首席专家、中国电信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IEEE Fellow毕奇表示,根据中国电信的实现,目前5G在垂直行业的进展中,占比最大、最活跃的部分还是在工业,如矿山、电子制造等,往下依次是政务,如智慧政府、智慧城市建设;医疗和交通;教育和金融等。
毕奇表示,信息技术的演进使得数字经济呈波浪式发展,每当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到来,数字经济都会有比较好的周期性发展,“所以我们非常期待5G的部署,将会给国家的数字经济发展带来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5G建设正在健康发展,用户量也在增加,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在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火车头。”毕奇说,“随着5G的深入,我们会进一步细化5G的发展,不仅是在速率,而且在时延方面也可以创造一个比较好的、新的空间。通过自主创新,进一步释放5G的潜能,通过在垂直行业的不断发展,带来全国在数字经济上的新一轮的增长。”
中国联通科技创新部总经理马红兵谈到,新冠疫情虚拟化和数字化的时代提前到来,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政府,对数字化技术需求都因为疫情变得更加紧迫、运用更加娴熟、推动更加有力。疫情是一个催化剂,大量业务走向网络化、数据化、云化、智能化,加快了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进程。
马红兵强调,无论是基站、核心网、云、边缘,都需要打造一个更新的研发体系,从而发展基于开源自主可控和可持续的智能,高校、研究所、企业、政府要联合,共同打造安全可信的、基于信创产业合作的、基于开源共同研发的、能够共同研究面向未来的能力的团队和联盟,为今后可持续的产业合作、网络自主可控打下坚实基础。
诺基亚贝尔电信客户运营部首席技术官吴敏认为,数字时代对网络能力的要求不断攀升,尤其是要追求一个简单的、低能耗的网络,“今天,从通信人的角度来看,信息网络的价值内涵已经远远不是网络本身,更多要看能否通过网络在各行各业创造价值,去突破行业之间的技术壁垒和鸿沟。”
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研究院企业服务云计算研究室、5G实验室负责人黄莹表示,未来的世界很令人激动,不管是IT行业还是CT行业,新IT智能化转型对推动智能制造有很大的帮助,未来,6G网络、确定性网络、算力感知网络等也会带来更大的帮助,计算方面也会有更多创新,期待数字孪生在智慧城市、能源和网络等领域,AR在智慧教育、云游戏、医疗等领域,都能有激动人心的进展。
紫光展锐高级副总裁夏晓菲表示,移动互联网应用其实是典型的技术驱动型应用,对5G的发展来说,带宽的提升只是5G发展的第一阶段。
夏晓菲表示,4G相比3G解决的是数据业务,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数据的体验,5G更多的是解决物与物的连接,随着显示材料的变化,可能未来的两到三年,AR和VR有希望迎来爆发性的发展。
夏晓菲表示,R16推出的低时延、高可靠的一系列特性,是真正的5G To B的起点。整个5G的未来就是产业互联网。5G可能广泛深入到工业制造、自动驾驶和远程医疗,真正解决物与物连接的问题,从而让将来物物连接迅速地赶超,甚至是成十倍地赶超整个智能手机的连接情况。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通信研究院院长秦飞表示,智能、数字化和联结是实现6G愿景的三大基础能力。未来的通信系统不光是提供纯通信的服务,也包括通信、计算、感知、融合的服务,需要按需提供服务以及更加强调隐私和安全。
秦飞表示,通信效率的提升包括能效、普效和覆盖效率,要提高精准性和可靠性,更好地服务垂直行业。而其中,终端会成为构建数字世界的神经末梢,成为物理与数字世界交互的媒介,会是物理与数字世界提供服务的入口。
北京赛博英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高级工程师谭晓生表示,IT和CT进步到今天,数据变成了生产资料,数据变成了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甚至国家安全,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变得尤为重要。谭晓生强调,安全是数字化转型的保障。
WWRF主席Nigel Jefferies表示,WWRF将重点放在虚拟世界的打造方面,希望基于之前研究的结果,进一步通过AI和移动互联网实现对未来的设想,希望能够开发出新的商业模式,打造下一代的业务机会。
Nigel Jefferies同时表示,WWRF需要进一步推动有韧性的基础架构的建造,通过进一步加强金融技术支持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的科研,增加信息技术的可获得性,确保最不发达的国家在2030年更多地使用信息技术。
昂瑞微市场部高级总监张书迁谈到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他认为,高集成度是5G射频前端的必然选择,因为必须保持向下兼容,能够在2G、3G、4G网络下进行通讯,这要求我们集成更多的手机射频前端的芯片。张书迁强调,要加强对集成电路的知识产权保护,为了解决集成电路产业的人才缺口问题,要加强高校培养、产教融合,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开展职业教育、构建创新生态。
研讨会上,5GDNA VoNR+(新话音)工作组正式成立。成立仪式上,5G确定性网络产业联盟理事长杨泽民表示,话音业务的内容和质量是促进新型体验类消费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支撑,当前5G新话音仍然处于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面临技术标准、芯片终端、行业融合应用等产业难点,需要共同研究解决,工作组的成立是一次非常有益的产业尝试,有助于进一步开启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全新的多媒体实时通信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