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富士康神秘的代工帝国第一次向员工家属敞开了大门。这是富士康在13连跳向媒体敞开大门后,向社会的进一步开放。
1月12日,深圳在蒙蒙细雨中异常寒冷。在龙华东环二路富士康的南门口,只有富士康首次全体员工参与的歌唱比赛的红色条幅和一家万马奔腾店试营业的彩虹气球拱门在瑟瑟寒风中略显生机。
这是半年来,在深圳一住就是4个月的郭台铭做的最重要的两个转变:将铁血富士康向柔性的文化富士康转变,并通过通路事业部 (经营自有品牌PC组件的部门)发力自建渠道来将代工富士康转向品牌富士康。但两者的共同点都是在文化的背后让100万代工大军有更多的希望和梦想。
柔软富士康
富士康在这半年温柔多了,甚至连龙华园区的南门口也出现了女保安的身影。富士康行政总裁李金明说,公司希望借助女保安执勤给大家一些柔和的印象。
富士康相关人士透露,富士康之星的评选在年前刚刚结束,这项活动将140位富士康之星的父母接到深圳龙华参观,让他们了解真正的富士康,让富士康更深层次地开放。据悉,这项工程耗资上千万,今年还准备继续扩大规模。
李金明意识到,现在的年轻人选择工作第一位是兴趣,其次才是收入,管理要与时俱进,活动要满足大多数员工的喜好。
曾经实行半军事化铁血管理的富士康也开始捕捉到员工的隐性需求。
最新的《富士康报》头版照片上,是刚刚落下帷幕的富士康2010‘谁是音雄’歌唱大赛总冠军程果的照片。这场歌唱比赛有4.6万人参赛,几十万观众围观。25岁的程果在照片中张开双臂仰望蓝天,背景是直入云端的深圳地王大厦。照片右上角有两个字:希望。
2010年10月24日刚刚创办的《富士康报》上可以看到歌唱大赛、街舞大赛、漫画大赛甚至叉车技能大赛等各项造星运动和各种各样对梦想的畅想。
隐性需求中最简单直接的还是《富士康报》的征婚版,为此富士康找了一个专门拍照片的摄影师,很多人还排不上队。征婚版的资料显示,征婚员工基本都是男性,年龄在18岁到25岁之间。
李金明认为龙华 《富士康报》是中央版,希望以后扩大到全国各厂区,2011年增加地方版。
13连跳之后
自2010年5月份富士康13跳被推至台前之后,半年过去了,跳楼的话题已经逐渐被人遗忘。
“13连跳后,社会对富士康关心力度很大,包括中央政府,河南、四川、江西等省级政府组织了大量的关爱团、心理专家等对员工情绪起到了有效的疏导作用,郭台铭也调动了他所有能用的资源;另外公众炒作声音下降后,跳楼的示范效应降低;富士康耗资过亿在楼下架设的平安网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富士康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沟通是13连跳事件对富士康最大的教训,对富士康这个庞然大物来说,如何让声音相互传递是个很大的难题。”富士康内部人士说,执行力是富士康文化的特色,也是富士康成功的保障,但执行的同时需要理解,否则就成了命令。
本报获悉,目前富士康已经成立了12000多个相亲相爱小组,由工会为这些小组的成员提供经费支持。同时要求基层干部改变以往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全部要求在IE学院(相当于富士康大学)进修后上岗。
上述富士康内部人士透露,富士康以前实际上是企业办社会,未来的方向是将社会功能逐步从企业剥离。深圳富士康的物业已经委托给开元物业和中航物业进行管理,而在成都和郑州等新的大园区企业和社会的功能已经剥离。
深圳富士康自去年6月将普通员工底薪从900元提升到1200元,去年10月再次提高到2000后,深圳招聘火爆。相对内地来说,富士康的待遇已经是高薪水准。有消息称,郑州富士康招聘的时候排队长达好几公里。
随着富士康的内迁策略,员工规模在未来一两年还会继续扩大,仅郑州富士康的人数就要从目前的1万人扩大到未来的14万人。本报获悉,深圳富士康2010年12月份统计提交的数据显示,未来两个月深圳基层员工还有2.5万的用工缺口。
富士康的后加薪时代
富士康的内迁正在加速进行时,通过加薪血洗中国代工的效果正在发酵。
12月8日,富士康和湖南签约正式落户湖南长沙和衡阳。根据合作协议,富士康在长沙和衡阳的基地承担了软件开发和三网融合以及新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职能,并促成上中下游厂商转移至湖南。10天后,富士康重庆全球软件研发中心公布已经开始启用,该中心主要包括SAP全球资源中心、商业智能中心等高端软件,并计划2011年将现在的70人扩大到200人的团队。
2010年对富士康来说是阵痛的一年,但本报获悉,深圳富士康出口额达到了480亿美元,创下了同比增长50%的历史纪录。2010年未合并报表收入达到2.31万亿元新台币,同比增长62.83%。
富士康的一位工程师认为,造成富士康2010年利润巨大提升的原因既有行业遭受金融危机后回暖的因素,苹果iPad等产品的热销也功不可没。
富士康内部人士认为,主动加薪对富士康有好处,加薪的成本能被管理费用冲抵一部分实际影响没有那么大。
但龙华富士康附近的中小企业在意料之中开始批量死亡。本报记者发现,半年前在富士康南门口的两家分别生产塑胶和电池企业已经不见踪影,曾经作为生产厂房的大楼已经闲置。
规模是代工行业的根本。富士康在大规模招兵买马的同时,正通过通路事业部发力自建渠道来将代工富士康向品牌富士康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