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力于哥本哈根会议,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全球气候变暖这一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上,全球低碳化的浪潮轰轰烈烈。
目前,低碳化发展的观念已经渐入人心。干一件事,除了要算政治、经济的帐,还得算算“碳排放”的帐了。如今年持续12天的全国“两会”,有机构就计算并公布出来了,5000多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往返北京的交通一项,就将排放超过1000吨的二氧化碳,这将充满200多个奥林匹克游泳池云云。低碳化的概念是如此吸引人,以至于河北怀来决心要建成中国首座零碳经济城市,承诺建设零碳产业平台、打造零碳设施环境、倡导零碳生活方式。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建设一个零碳企业固然诱人,但现实的种种条件,却使这个目标对绝大多数企业而言过于遥远,甚至于无法实现。多数情况下,一个企业要想为应对全球气候挑战做点贡献,现实的做法是尽量降低企业运作时的“碳排放”,如尽量少用1张打印纸,尽量少用1次交通工具。
低碳化是一个有道德的企业的追求,但企业业务却不能因此而停顿。如何在不影响业务的情况下少用1张打印纸,少用1次交通工具,企业信息化应该是可行的途径。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作业、管理、经营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选择先进适用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和软件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充分开发、广泛利用企业内外信息资源,逐步实现企业运行的全面自动化。 企业信息化在上个世纪90年代在中国首度出现,经过了一个建设高峰后,多数企业都有了一定的信息化基础,标志性成就之一就是有了自己的局域网络,能够联上互联网。但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绝无可能建设一次,一劳永逸。这一方面是因为信息技术高度发展,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出现;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处于一个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环境,新业务、新市场不断出现。二者结合,企业信息化系统也必须不断更新、改进,做到“与时俱进”―――而且,在应对全球气候挑战的新形势下,企业信息化还有了新的意义:办公自动化、业务办理电子化,可以让企业尽量少打印纸质文件;完全免费的企业内部长途通话,可以让分布天涯海角的员工尽情沟通,又何必千里迢迢见上一面,须知,从上海飞一次北京,就向天空增加了150公斤的碳排放;方便快捷的电话会议,如若身临其境视频会议,使得一些非关键性的业务会议完全可以远程召开,这又可以减少多少碳排放呢?! 所以:低碳化企业,信息化先行。
降低环境关联物资的使用,遵行社会责任标准,达到企业的永续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