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GSMA智库在《2023年全球移动经济发展》报告中写到,全球5G专网正呈现出蓄势待发的快速增长状态。思博伦通信全球市场战略高级总监Stephen Douglas在MWC上海2023现场接受C114专访时则表示,在全球范围内,中国5G专网发展走在前列。
“其他地区和国家,由于技术不成熟、设备可用性、频谱分配、成本与Wi-Fi的对比以及商业案例不明确,5G专网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大多数部署都是LTE,但我们看到5G NSA的实施和一些早期5G SA的部署正在稳步增长。”在充分肯定中国5G专网发展取得成就的同时,他也向我们分享了思博伦通过参与全球2600多个5G项目所观察到的包括5G以及未来6G在内的最新技术和行业动态。
作为一家领先测试解决方案提供商,思博伦看到,5G对移动通信带来的演进是革命性的。它的架构有四个典型的特点:解耦、虚拟化、分布式,以及网络的开放。要充分融入这个新世界,意味着从开发到运维的生命周期过程的每个阶段,都应该考虑使用持续测试和网络监控的方法,打破过去各个阶段烟囱式的离散测试的传统。而面向未来的6G,Stephen Douglas认为,6G将是互补技术的融合,将带来新的用例和价值。
图:思博伦通信全球市场战略高级总监Stephen Douglas(左)与思博伦运营商及解决方案业务拓展总监杨磊(右)。
中国领先5G专网部署 思博伦携相关方案亮相MWC
根据思博伦最近对200多家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安全性和网络可靠性最受企业用户关注。这是由于针对任务关键型业务,围绕数据主权、知识产权、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敏感性要求被视为基本条件。若在基于“尽力而为”的Wi-Fi和有线网络中去保证这些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话,其成本和复杂度极高,可操作性比较低,这也是为什么5G被寄予了如此高的期望。
在本届MWC上海展上,思博伦展示的一大亮点为Private 5G-基于场景的端到端仿真测试系统。Stephen Douglas对此介绍说,“思博伦为专用网络生态系统提供广泛的自动化测试和保障解决方案,涵盖从网络/设备设计到现场验收测试,再到现场运营保障和SLA管理的整个生命周期。思博伦针对专用网络的自动化测试和保证解决方案已经集成到包括Telefonica集团在内的许多全球运营商和系统集成商的业务中,并帮助许多企业实现了取得了业务回报。”
思博伦运营商及解决方案业务拓展总监杨磊亦在采访中亦指出,中国5G专网在全球处于非常领先的地位,同时中国的5G专网政策和市场也有自己明显的特点,其中运营商发挥的作用更大,行业用户也非常积极。思博伦在中国专门建设了5G专网仿真测试实验室,通过构造行业客户业务的真实场景,结合5G网络信号传输的真实环境,包括无线信道、有线网络损伤、复杂网络切片、网络互操作等等,已经帮助很多客户验证了他们基于5G网络的行业应用方案,并帮助大量客户找到了很多问题,实现了调优和业务的快速投放市场。
从5G NSA到5G SA 运营商面临四大挑战
同时,根据GSA的最新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全球5G SA部署正在加速。截至2023年3月底,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的116家运营商对5G SA网络进行了投资。Stephen Douglas告诉我们,思博伦已经为50多家运营商和云提供商提供支持,帮助他们选择供应商,测试和商用基于云原生的5G SA架构。
他谈到,目前运营商在寻求采用5G SA时面临着四大挑战:一是支持云原生功能和云原生环境的复杂性和行业技能的缺乏;二是由于网络由多个供应商的产品构成,并且软件更新和更改的数量和速度是以前的10倍以上,因此需要新的敏捷操作流程(CI/CD/CT)来处理;三是从安全角度来讲,软件的持续更新,需要针对各种跨核心网络功能以及组合的持续安全验证。3GPP的安全保证规范SCAS中现在有超过120个条目需要在任何更新、更改和定期更新后重新验证其有效性。那么测试的效率和可靠性就变得非常关键;四是管理多供应商协作的需要。在许多情况下,向5G SA的迁移允许运营商为各种网络功能和云化架构选择多个供应商,挑战则在于让它们无缝地协同工作。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思博伦开发了一个供应商中立的、自动化的、全面的、连续的测试和验证环境。它不仅提供了持续验证多供应商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性能、容量、安全性和弹性所需的全部测试范围,同时支持自动化持续测试(CT)流程,该流程无缝集成到CI/CD的管道里面,以持续高效地去验证供应商软件更新、版本维护和配置更改等。并且,还为运营商和供应商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协作环境。此外,它海提供了数百个自动化的、全局管理调度的测试用例库,以节省时间和提高测试效率。目前多个全球最大的运营商都成功地使用了这个环境。
面向6G 思博伦重点关注三个关键领域
就在上周,ITU完成了《IMT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作为6G纲领性的文件,建议书汇聚了全球6G愿景共识,描绘了6G目标与趋势,提出了6G的典型场景及能力指标体系。
在谈及思博伦关于未来6G技术的思考与探索时,Stephen Douglas表示我们如今仍处于6G的早期研究和愿景形成阶段,但整个行业已经开始围绕几个关键的想法和目标进行整合。他强调,“有一件事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楚,那就是6G将是互补技术的融合,将带来新的用例和价值。
据其介绍,行业在6G方面一个关键探索领域是厘米或毫米(7-24GHz)和亚太赫兹(92-300GHz)无线电频率范围,为先进的AR、全息通信、无线电传感和4D数字孪生等用例提供极高的数据速率、低延迟和安全的通信。但是,由于在厘米波范围内存在干扰以及拥塞等众多挑战,并且由于亚太赫兹的传播特性和路径损耗/衰减性能较差,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减轻这些影响的方法上,其中包括:先进的通道模型,以测试各种部署环境的各种传播特性;在未来的天线设计中使用大规模MIMO技术和笔型波束;使用可重构智能表面(RIS),由超材料制成,可以放大和重定向高传播损耗的无线电信号,同时覆盖到无法到达的区域;先进的频谱共享机制,以处理厘米波范围内的各种干扰和拥塞问题。
面向6G,思博伦重点关注于三个关键领域:一是网中网——通过各种网络的紧密或松散的集成和联合,将地面和非地面网络与高空平台甚至深海通信相结合,创造一个空天地海一体化通信环境;二是开放可编程网络——将Open RAN、云原生环境、接入网/核心网融合和5G/Wi-Fi融合结合,消除现在我们看到的静态功能划分;三是认知网络——将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与自动化相结合,实现自动运营、自我修复和自我防御的网络。测试和保障将成为一种基础治理机制,监管人工智能的有效性、风险、偏见、意图和效率,同时提供闭环建议和干预措施,为加强网络运营的决策提供一个平衡的全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