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惠普没落之路:董事会内部不和 缺乏创新
2012-05-10 09:08:45 来源:腾讯科技 作者:清雨【
关键词:惠普 博客 移动 服务器 iPhone IBM 甲骨文
 
北京时间5月1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财富》杂志网络版日前发表分析文章称,李艾科(Léo Apotheker)担任惠普首席执行官对惠普来说是灾难性的,使得惠普在经历了10年的一系列失误和丑闻后,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北京时间5月1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财富》杂志网络版日前发表分析文章称,李艾科(Léo Apotheker)担任惠普首席执行官对惠普来说是灾难性的,使得惠普在经历了10年的一系列失误和丑闻后,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作为李艾科的继任者,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能否带领惠普走出困境?

  以下为文章内容摘要:

  在惠特曼去年9月出任惠普首席执行官数月后,她曾主持过一次与员工的见面会。参加会议的惠普软件工程师和经理们并没有热情地对待这位新上任的首席执行官。当惠特曼发表讲话时,一些人瞪着惠特曼看,还有一些人则低着头,不停地摆弄着他们的手持设备,几乎没有正眼看他们的新老板一眼。

  有一位员工甚至挑衅性地对惠特曼说,“你的讲话正在通过博客直播。”惠特曼严厉地回应道:“你们所有人都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泄露了公司的秘密。这是一家公司不幸的征兆。你们希望惠普病入膏肓。”话音刚落,敲击触摸屏的声音突然停止,整个会场鸦雀无声,移动设备的显示屏也暗了下来。

  员工对公司掌门人的公然挑衅,以及惠特曼对员工不满的认识表明,惠普在去年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后,公司内部氛围令人窒息。

  在惠特曼出任惠普首席执行官的数月前,惠普推出了平板电脑产品,然而未能取得预期的成功。市场普遍猜测惠普可能会剥离其庞大的个人电脑业务。之后,惠普在不到7年的时间内解除了第三位首席执行官的职务。

  十年前的混乱

  如果惠普的困局仅是在2011年的几个月里,问题就好解决得多。十年来,惠普并没有展现出全球最大企业的风范,反而有时倒像是庸俗的选秀表演者。惠普的决策混乱始于2002年并购康柏时的恶意暗斗,时任惠普首席执行官的卡莉?费奥莉娜(Carly Fiorina)将惠普董事、公司创始人之子华尔特?休利特(Walter Hewlett)的反对此项收购的声音公诸于众,这导致了董事会的不和,一些董事甚至向媒体泄露了公司的秘密。不过,最终由于卡莉实施的过于激烈的变革措施,未能得到股东层的支持,2005年2月,这位女强人黯然离职。

  之后接替卡莉担任惠普首席执行官的马克?赫德(Mark Hurd),也因卷入性丑闻和虚报账目而引咎辞职。

  董事会内部不和

  正如我们当时所看到的那样,惠普的董事之间非常不和,他们相互指责对方说谎、泄密和背叛公司。在赫德宣布辞职后,董事们在选择公司新任首席执行官这个他们最重要的任务上一直无法达成共识,他们要选择的首席执行官的最显著的特质就是要与他或她的前任完全不同。

  这些问题阻挠了惠普处理其面临的其他一些基本问题,简言之,惠普已经失去了发展方向,完全陷入了生存危机中。不过,惠普仍是一家大型企业,在财富500强中排名第十位,去年的销售额达到了1270亿美元,实现利润70亿美元。然而公司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以公司的利润为例,2011年,惠普的利润较上年下降了19%。惠普的业务现在腹背受敌,面临着市场份额萎缩、利润率下降的严峻形势。

  在面临种种威胁和困难的情况下,惠普不适当地选择了李艾科担任首席执行官。财富调查显示,李艾科担任惠普首席执行官期间,惠普的混乱局面比之前的报道更加严重。从仓促聘请一位不了解惠普业务的门外汉担任掌门人,到公司仓促制定主要的战略决定,从之前从未报道过的李艾科面临的公司高管挑战,到惠普董事长雷?莱恩(Ray Lane)是公司战略决定的幕后人,等等。

  现年55岁的惠特曼接任惠普首席执行官一职,似乎显得非常轻松。迄今为止,她的战略是:脚踏实地,着眼长远。不过,除非她能够与公司董事会很好地合作,否则她将在复兴惠普的过程中面临巨大的困难。最为重要的是,她必须回答一个真正的问题:什么是惠普?

  李艾科领导下的惠普为期11个月的“恶梦”从2010年11月开始。当时,惠普似乎非常强大,经历着赫德领导惠普5年来所带来的辉煌,公司每股收益翻了四倍,股价翻番,在全球PC市场上位居第一,在全球打印机市场上位居第一,在全球服务器市场上位居第一。不过,繁华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惠普为取得这样的业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公司的员工自由散漫。惠普内部的“公司的声音”调查显示,员工的士气低落。公司一位高管曾抱怨对赫德的强硬风格不满。公司一直自诩的“惠普之道”——强调员工自治,也抑制了创新。

  缺乏创新

  惠普几乎没有创新,甚至没有一样在市场上叫得响的拳头产品,即便其67%的营收来自于硬件业务也是如此。然而苹果凭借其许多创新,推出了一系列畅销产品。惠普没有像苹果iPhone和iPad那样的产品。然而苹果只是惠普的竞争对手之一,苹果的多样化业务意味着它不仅能与IBM、甲骨文等硬件和软件公司竞争,而且还能够与埃森哲这样的咨询公司竞争。

  面对来自各方的挑战,惠普的各项业务数据开始下滑。比如,在赫德担任首席执行官的前三年公司自由现金流几乎翻番,然而在其最后一年任期的2010年,公司的自由现金流从2008年的120亿美元下降至84亿美元。

  相比之下,惠普一直视为榜样的IBM却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轨迹:IBM剥离了PC业务,把业务重点放到软件和服务上。IBM的税前利润率接近20%,是赫德任期最后一年惠普8.7%的税前利润率的两倍多。

  缺乏发展眼光

  惠普的业务眼光并不长远。赫德在任期内强调财务管理。得益于包括对康柏的并购,公司的营收大幅提升。在卡利和赫德担任首席执行官期间,惠普共收购了86家公司,随之惠普的利润也成倍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赫德严格的成本节约策略,以及公司在PC业务上的成长。

  赫德刚开始实施削减支出的计划是有价值和必要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惠普样样精打细算,甚至走向了极端。员工购买一款软件也要经过层层审批,公司总部不使用Wi-Fi,有些高管甚至借赫德的名义执行更加不合理的规定。比如,惠普在科罗拉多州柯林斯堡的办公室每天下午6点自动关闭所有的灯,迫使员工下班回家。有些员工不得已使用自己准备的灯在办公室加班也被处罚。

  于是,工作拖延在惠普的部分办公室开始出现。惠普董事长莱恩之后对赫德任期内的公司状况也颇有微辞。不过,在赫德时代,惠普在外部取得的不错业绩,掩盖了内部的乱象。

  在李艾科出任惠普首席执行官之前,惠普董事会就因难于合作而闻名。公司董事会内部不和,甚至是公司内部的矛盾有时也会被泄露到媒体。凭借个人魅力,加上公司股价的不断上涨,55岁的赫德压制了公司内部的矛盾。然而,他的离职导致公司董事会内部的矛盾更加尖锐。公司董事会在2010年8月6日宣布赫德离职前,进行了长达一周的激烈讨论。不过,赫德最终因性丑闻和虚报账目而引咎辞职。

  挑选首席执行官人选

  赫德离职后,董事会之间的斗争并没有缓和。为了挑选新首席执行官人选,公司成立了遴选委员会。他们聘请了猎头公司Spencer Stuart的詹姆士?希特林(James Citrin)来寻找首席执行官人选。尽管希特林拥有很广的人脉,但是很少有人符合惠普的要求。于是,希特林扩大了寻找范围,把目光投向了国外。

  惠普内部也有4位首席执行官候选人,呼声很高。呼声最高的是惠普个人电脑集团负责人托德?布拉德利(Todd Bradley)。他所领导的部门的年营收达到了410亿美元,在他的带领下,部门的利润增加了三倍。不过,布拉德利自身也存在一些缺点。他的批评者认为,他的讲话拖泥带水,也许更加适合与媒体打交道。更有多位公司高管表示,如果任命布拉德利为首席执行官,他们都将辞职。其他3位内部候选人安?利弗莫(Ann Livermore)、汤姆?霍根(Tom Hogan)和大卫?唐纳特利(David Donatelli)都因种种原因被董事会否认。

  赫德留给董事会的难题

  毫无疑问,赫德没让董事会轻松。据知情人士透露,赫德在任首席执行官期间,曾对3名内部候选人承诺他们是他的继任者。赫德后来又改变了主意,对董事会说他们都不会是下任首席执行官人选。不用说,这种做法最终会恶化董事会与下任首席执行官之间的关系。

  在首席执行官人选上,希特林倾向于风险投资公司Kleiner Perkins的执行合伙人雷?莱恩(Ray Lane)。莱恩在企业软件领域有着丰富的从业经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出任甲骨文总裁之后,于2000年被公司首席执行官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排挤,最终离开甲骨文。惠普首席执行官的职位对莱恩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莱恩当年已经65岁,是多个孩子的父亲,还有其他一些商业事务。他不愿被首席执行官的工作节奏所限制,也不愿经常出差。最终莱恩放弃了这个机会。

  李艾科进入惠普视线

  除了莱恩,还会有谁呢?希特林对一位前企业软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以及他的职业经历充满了热情。但是聘请该人出任公司首席执行官需要勇气。他是在经历了短暂的艰难的任职后被解雇的。惠普董事会也对他表示怀疑。不过,他们了解的越多,对这位人选的印象就更加深刻。

  这位人选在企业软件领域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惠普董事会认为,惠普需要在这个领域拓展业务。他会说五种语言,在全球三大洲工作过,最主要是考虑到惠普超过60%的业务在海外。希特林对遴选委员会说,如果选择他,人们将会记住他们选择了有史以来最优秀的首席执行官之一。他就是德国人李艾科。

  加盟惠普前的李艾科

  李艾科生于1953年,在德国的亚琛生活了8年,之后迁居到比利时,后来在以色列学习国际关系和经济学。1988年,李艾科加盟SAP,曾推进SAP完成了对BusinessObjects等的收购,帮助SAP成为一家国际企业。2005年,李艾科参加竞争,当选SAP首席执行官。

  据李艾科以前的同事说,李艾科认为自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视世界是一个充满惩罚和背叛的地方,因此,如果必要,他也会偶尔打压他人,至少在他看来,每个人都会这样做的。这也为李艾科之后在惠普的失败播下了种子。

  2009年6月,李艾科从SAP联席首席执行官的职位升为首席执行官。当时,全球的经济仍然十分脆弱,与其他多数公司一样,SAP也受到了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公司被迫进行了首次全球裁员。然而李艾科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帮助SAP应对这一局势。2010年2月,SAP执行董事长兼创始人哈索?普拉特纳(Hasso Plattner)给李艾科打电话,告诉他公司需要一张新面孔。不过,6个月后,李艾科迎来了第二次机会,希特林打电话给李艾科,邀请他出任惠普首席执行官。

  李艾科出任惠普首席执行官

  2010年9月30日,惠普宣布任命李艾科担任首席执行官,莱恩出任公司董事长。这项任命令科技界感到震惊。媒体一直猜测,托德?布拉德利或安?利弗莫是惠普的首席执行官人选。惠普内部对李艾科的质疑声也很大。毕竟SAP的营收只有惠普的八分之一,惠普高级副总裁负责部门的业务规模也超过了SAP的整个业务规模。

  对于惠普董事会来说,已没有其他人选了。李艾科深知惠普的优势和弱点,以及执行力的重要性,认识到惠普必须恢复创新。李艾科承认自己缺乏经验,不过,董事会有相应的解决方案,让硅谷出身的莱恩辅助他。

  在此之前,惠普董事会从来没有见过李艾科和莱恩。正如惠普一名董事所言,许多董事因为内部斗争已经筋疲力尽了。董事会成员的确也讨论了聘请这两位没有硬件背景人担任这些职位可能会面临严重的后果,但是董事会成员认为,布拉德利和惠普其他高管可以指导他们。

  尽管遭受了诸多质疑,但是李艾科在惠普还是经历了一段短暂的蜜月期。投资者对李艾科采取的首项举措深受鼓舞。李艾科要求个人电脑和打印机集团把业务重点更多地放在企业对企业的销售上,他还寻求把服务业务向利润率更高的领域拓展,并计划把惠普软件业务的重点放到大型数据分析上,在他看来,无须进行代价昂贵的收购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惠普员工的士气也开始恢复。

  不过,好景不长,形势很快就对李艾科不利。2011年2月,在李艾科担任惠普首席执行官一职仅3个月,惠普报告的季度营收就没有达到预期。PC和服务业务部门的业绩也出现下滑。李艾科承担了部分责任,然而更多的是迁怒于惠普首席财务官莱斯加克(Lesjak)。惠普的股价也因此遭受了重创,一天下挫了10%。

  2011年3月,甲骨文宣布将不再为使用英特尔Itanium芯片的服务器开发软件。这对惠普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击,惠普是全球服务器最大的厂商,服务器业务每年为惠普带来超过10亿美元的利润。现在这项业务的处境也非常危险。

  制定新战略

  李艾科开始认为,惠普必须像IBM那样进行转型,惠普应该剥离其规模庞大,但是却停滞不前的PC业务,此外,惠普需要收购一家大型数据分析公司来致力于公司的软件业务。

  这与赫德当初的想法如出一辙。赫德曾于2010年7月斥资18亿美元收购了Palm,希望借此促进公司的成长战略。不过,与赫德不同的是,李艾科在实施新战略前,他和莱恩对董事会进行了重组。媒体称这种变化是李艾科控制董事会的证据。事实上,是莱恩巩固了李艾科的控制权。

  2011年春季,惠普的错误仍在继续。5月4日,李艾科在发给高管的电子邮件中称,公司第三季度的业绩形势严峻,必须看好每一分钱,尽量少招人。两个星期后,这封电子邮件的内容被曝光。邮件中悲观的语调与李艾科公开向华尔街透露的信息自相矛盾,迫使惠普不得不加快发布季度财报。惠普的股价也因此遭受了重创,李艾科对邮件内容泄露事件感到气愤。

  惠普每个业务部门都是独立运作,每个部门拥有自己的营销、公共关系和财务团队,每个部门负责自己的业绩。李艾科无法团结他的团队,不过,他认为,他可以依赖莱恩,莱恩建议李艾科,在开展业务的同时控制董事会。李艾科视莱恩是自己的朋友。

  惠普开始采取了一些令人鼓舞的举措。惠普决定增加对平板电脑业务的投资,并于2011年7月推出平板电脑。此外,新型智能手机、PC和打印机将搭载webOS软件。人们不指望惠普会在平板电脑市场上超越苹果的iPad,但是惠普的平板电脑将会令惠普在平板电脑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2011年5月,李艾科开始与董事会深度讨论其两项计划:软件收购和剥离PC业务。今年5月25日至7月21日期间,李艾科与公司董事会及其他委员会举行了多次战略会议。不过,在他们做出决定前,惠普的问题又出现了:惠普的平板电脑上市后,频繁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促使惠普开始考虑是否完全放弃平板电脑业务。

  推行新战略

  面临的诸多问题使得李艾科实施其战略计划更显紧迫。他希望把软件业务做大,收购Autonomy数据公司,这对惠普的产品组合将是一个补充。他指出Autonomy的软件将会促进惠普的软件和服务业务。在董事会上,李艾科承认这一计划可能会在短期内打击公司的股价。他说:“公司现在是一个燃烧的平台,我们需要全新的面貌。我无法单独完成这项使命,需要大家的支持。我们必须手拉手一起前进。”不过,公司首席财务官莱斯加克反对这项交易,她认为收购的价格太高。她在董事会上说:“我不能支持收购Autonomy的协议,我认为我们还没有做好准备,收购的价格太高了。这并不符合公司的利益。”

  针对李艾科出售公司PC业务的打算,2011年7月,公司董事会成立了一个5人委员会研究PC业务的去留问题。这是一项重大的业务决定,然而董事会很快同意认为,PC业务剥离是一个不错的做法。PC业务的利润率为6%,而且还在下降。iPad正在蚕食PC市场的增长,使得PC市场未来面临更大的挑战。李艾科及公司董事认为,惠普剥离这项业务,可以把所获资金用于其他方面。他们认为,IBM出售PC业务是IBM实现转型的关键步骤。

  质疑声中离职

  2011年8月18日,惠普董事会批准了收购Autonomy的协议,以及研究剥离PC业务的计划。科技界对惠普的这项决定感到震惊,决定包含三个方面:收购Autonomy协议、可能剥离PC业务,以及惠普正式终止其数十亿美元的平板电脑计划。此外,惠普还调低了当年的利润预期。李艾科对华尔街的分析师们说:“我能感受到投资者的痛苦,不过,作为首席执行官,我明白我们所面临的问题,非常清楚我们在做什么。”

  市场对惠普的决定反应强烈,质疑声一片。惠普的客户、投资者、员工以及财经媒体都感到震惊。人们不禁在问,惠普是不是疯啦。第二天,惠普的股价暴跌了20%。

  9月22日,李艾科从媒体上获悉自己被解雇,取而代之是惠特曼。在当天早晨的会议上,莱恩告诉李艾科,他已经失去了董事会和管理团队所有成员的支持。

  惠特曼接棒

  为了重塑惠普,惠特曼采取了果断措施对公司进行一系列的改组,她打发走了长期负责打印机业务的乔希(Joshi),把他负责的部门与公司的PC集团进行整合,同时还辞退了总顾问霍尔斯顿(Holston)。公司的首席战略官谢恩?罗宾逊(Shane Robison)也宣布退休。

  不过,惠特曼现在也遇到了一些难题。惠普今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未达到之前的预期,拖累了公司的股价。不过,惠特曼仍表示有能力扭转惠普当前的不利局面。她说:“我在我的职业生涯中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这正是一个伟大企业领导人所做的事。”

  在为惠普制定复兴战略时,惠特曼仍面临诸多挑战,不过,这些仅是她使命的一部分。驱散惠普存在于会议室中、管理层间,以及数千名沮丧的工程师和员工心中的“恶魔”,是她需要完成的另一项重要使命。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华为参加国际电信联盟区域发展论坛
下一篇英特尔积极推动"四合一"..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