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已经不是十年前了。
“现在这些联网设备的数量大约和我们全球总人口相当,我们估计到2015年应当会是现在的两倍左右。”英特尔智能系统事业部通信基础设施部门总经理罗斯·斯库勒表示,随着联网设备越来越多,对网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可以预见的是,不仅是数据的流量变大了,而且这些数据的类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数据显示,在这个时代,一分钟之内在互联网上,会有30小时视频内容上传,有超过67000个应用被下载,一分钟有200多万次搜索,还有2000多万张照片被浏览。随着这些数据的不断攀升,设备制造商与电信运营商需要一款平台解决方案,使其能够更加经济高效地管理快速增长的流量,同时并不影响性能,同时保障安全性。
2月14日,英特尔发布了代号为“Crystal Forest”的下一代通信平台的几项重要特性,而这一平台被英特尔认为是可以在英特尔架构上整合数据面、应用面和控制面处理,可以在不降低安全性的情况下更加高效地处理多媒体内容,从而将帮助设备制造商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和降低开发成本,还将帮助运营商提高网络效率。
不过,从英特尔的“四合一”战略来看,Crystal Forest显然不是其最终的解决方案。因为通过这一平台,设备制造商目前仅能够在多核英特尔架构处理上整合三种通信负载—应用面、控制面与数据面处理,而信号处理仍然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据悉,Crystal Forest平台还将帮助电信设备制造商设计更加灵活的平台,覆盖从中小型商用防火墙到高端路由器。通过部署更加简洁的平台并确保网络更加易于管理和维护,运营商还可以有效节约成本。
对于运营商来说,服务提供商的角色可能使其面临两类挑战:运营商如何以最大的成本效益来建设网络以支持数据流量变化引发的新需求,这其中包括随着移动设备的增多产生的移动需求;如何进一步发掘新的机会,更加快捷高效地部署新的服务,获取新的收益增长点。
在英特尔2012年信息技术峰会召开期间,本刊记者就英特尔下一代通信平台的相关问题,专访了罗斯·斯库勒和英特尔中国区嵌入式及消费电子事业部总监曾明。
《通信世界周刊》:
英特尔所提的下一代通信平台将如何帮助设备制造商节省上市时间和降低开发成本?
罗斯·斯库勒:
对于这些设备的制造商来说,在使用该平台前需要分别针对网关、控制面、数据包处理和安全需求等的专门平台,但是现在只需要一个平台。所以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可以降低设备商的开发时间,就意味着可以缩短其产品的上市时间,也可以节省相应的开发资金成本。
具体来说,此前英特尔与中国移动之间开展过一系列合作。在其用云技术对云基站开展研发工作时,通过使用统一的架构和虚拟化技术,可以基于中国移动整个网络的平均需求,而非峰值需求来建设。中国移动可以把所有需求汇总到一个数据中心来进行处理,而不是像原来通过多个基站进行处理。中国移动的数据显示,如果加上了重新铺设光纤的成本,可以降低中国移动在资本投入和运营费用方面近30%的资金;如果不需要重新铺设光纤,节省幅度将近60%。
曾明:
采用该平台后,可以将大型机柜集成为一个芯片板,体积将会减少。此前,英特尔第一代的通信平台已经在通信设备厂商中大规模使用了。对于厂商而言,其升级到第二代产品后,不必重新调整,可以直接使用。
《通信世界周刊》:
设备合而为一对设备制造商而言是否意味着利润的减少?
罗斯·斯库勒:
设备制造商可以从大的趋势中获益,也会对融合的趋势产生拉动效应。
对比服务器市场的变化,可以发现,从专有设备变成基于标准开放的设备,从出货量来说并没有减少,反而是有很大的上升,在这个阶段是会有极大增幅的。英特尔不认为走向整合和开放会意味着设备制造商的出货量会减少。
对于设备制造商来说,通过使用通用的平台,设备商可以提高效率,而且,现在的设备制造商远远不是单一的硬件制造商。
设备制造商的财务数据显示,硬件收入有时候并不一定是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设备制造商也开始涉足软件、集成、网络规划、网络支持,以及网络管理等方面产品,这些对于其自身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所以,现在设备制造商自身也希望一次性的硬件设备的制造可以在以后重复多次使用,然后运用这样的理念进行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所以,英特尔认为融合不会是一个威胁,而是一个机会。事实上,设备制造商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其正与英特尔一起在推动这样一个趋势的发展。
在这方面,英特尔正与韩国电信等运营商开展合作。
《通信世界周刊》:
英特尔采用什么方式在通信基础设施未来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罗斯·斯库勒:
传统的数据中心和IT系统,以及整个通信市场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已经出现了越来越融合的趋势。很多现在已有的技术,比如虚拟化技术,在通信网络和数据中心都是要使用的;很多需求也都具有一些共通性,包括技术上的共通性。
英特尔希望通过“四合一”战略提供解决方案,来实现刚才强调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比较之下,传统厂商可能走的更多的是一种传统的网络建设路线,用的是一种专有的、固定功能的方法,与英特尔所走的是一条不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