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华为能否成为中国的苹果
2012-05-08 08:56:29 来源:新领军 作者:【
关键词:华为 手机 智能手机 电信 信息化 运营商
 
华为消费者业务能否最终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将原有的竞争力拓展至新的领域 2012年3月8日,在苹果公司推出新iPad之后,华为消费者业务集团CEO余承东在微博上表示,“华为最新的平板电脑MediaPad 10 FHD在硬件上已经全面赶超新版iPad”;翌日,余还表示将在2012年底推出一款比iPhone5还要强大的旗舰手机。

  华为消费者业务能否最终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将原有的竞争力拓展至新的领域

  2012年3月8日,在苹果公司推出新iPad之后,华为消费者业务集团CEO余承东在微博上表示,“华为最新的平板电脑MediaPad 10 FHD在硬件上已经全面赶超新版iPad”;翌日,余还表示将在2012年底推出一款比iPhone5还要强大的旗舰手机。2012年,华为在智能手机领域全球销售量的目标为6000万台,中国市场占有率达到30%~40%。

  一直专注于通讯市场的华为为何对智能手机业务野心勃勃?其实,这与通讯市场状况的变化有很大关系。

  在发达国家市场,因为金融危机以及市场进入壁垒的影响,华为在电信设备方面的增长面临困难;而中东、北非等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地缘政治风险又在扩大。根据市场状况的新变化,华为已通过相关多元化扩张至企业信息化业务和消费者业务。依托芯片设计、系统集成、软件与云计算等多方面的技术积累,华为成立了从电信运营商到消费者的三大业务集团。

  其中最显著的战略转变当属消费者业务。华为不仅在全球各地设立了研发中心,还以开放式的态度招募了多个国家的多方面人才。此前,华为消费者业务集团COO万飚也曾表示,华为将在2011~2013年之间,将其品牌由B2B领域拓展至B2C领域,目标是成为全球第五大手机制造商。

  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华为采取的其实正是苹果的纵向垂直整合策略,在两个层次上进行战略转型,并利用自身在电信设备以及技术等多方面的能力在智能手机市场进行扩张。然而,华为消费者业务能否最终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将原有的竞争力拓展至新的领域。

  华为最大的竞争优势在于与运行商的良好关系以及自身的技术能力。与运营商的良好关系将为华为带来销量和知名度,提供出货量的保证。以中国市场为例,三家运营商都将业务增长点放在了“移动数据业务”方面,中低端运营商定制手机的出现,保证了华为终端业务的规模。中国联通从2011年5月开始逐渐引入华为等厂商中低端智能手机,随着LG和HTC等厂商在运营商定制业务方面的放缓,华为迎来了机遇期;2012年5月底,华为将为T-Mobile推出两款新的myTouch智能手机。

  在芯片设计、云计算等多方面的技术优势,也成为了华为终端业务的技术基础和生态系统的基础,而未来一旦实现整合和打通,即可以形成全体系的竞争力。华为的互联网业务部还提供了诸如网络存储、浏览器、IM、应用程序商店、网上商城等综合性移动互联网产品及服务,这些都会为手机业务的未来发展提供保证。

  随着运营商逐渐提升对于数据业务的关注度,华为在电信设备方面的优势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更加独特。2012年2月,中国移动总裁李跃透露,中国移动将在2012年全面扩大TD-LTE的规模试验和部署,今明两年预计投资2000亿元。通过提供综合的电信设备与终端,且以开放的态度不强调对最终用户的控制力,使得华为可以进一步进入手机领域的中高端市场。另外,立足中国市场以及对本土市场的了解,是华为等本土厂商的巨大优势。据移动市场咨询Flurry Analytics最近发布的报告显示:2012年2月,中国在苹果iOS和Android设备激活量已经超越美国。

  手机业务对于华为最大的挑战,在于对消费者业务的不熟悉。品牌、制造、零部件体系的供应和相关技术等,都需要华为加以投入。例如,2010年中期,由于三星AMOLED屏幕产能不足,HTC不得不采用其他公司的显示屏幕,影响了其手机的出货。华为高管万飚表示,华为将把营销方面的支出增加一倍以上,占销售额的比例将从2011年的2%提高至4%~5%。华为作为一个较为低调的、在消费者市场品牌力较弱的厂商,如何打入高端市场仍然需要多方面的策略。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展示创纪录的1Gb..
下一篇FlexPod成为首个微软认证云架构数..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