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华为企业级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2012-03-12 09:58:56 来源:至顶网 作者:【
关键词:云计算 华为 企业级市场
 
上周在德国汉诺威CeBIT展上,华为发布多款针对企业市场的最新产品—— 3款S9700系列高端交换机、8款S5700系列中低端交换机、7款AR 200/150系列企业接入路由器.

  前不久,由华为提供技术支持的海底捞远程聚餐系统,引发了一阵热评,有人说是个噱头,但透过在CeBIT上面展示的一系列企业级产品及解决方案,让人们“管中窥豹”地认识到,华为已经逐渐成为企业级市场的一个生力军。

  进入2012年,华为频频出手,异常活跃。尤其是在消费业务方面频频有大举措, CES上推出了最薄手机;在MWC上面更是推出了基于自主研发芯片的四核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而在企业级市场方面,华为也是齐头并进,屡屡有重拳出击。

这不,上周在德国汉诺威CeBIT展上,华为发布多款针对企业市场的最新产品—— 3款S9700系列高端交换机、8款S5700系列中低端交换机、7款AR 200/150系列企业接入路由器、包括AC和AP在内的7款WLAN产品,OSP(Open Service Platform)开放业务平台,基于Intel Xeon E5的6款Tecal V2系列服务器,以及全景智真。

  以上新产品组合,将有效地帮助华为掌控“万兆云园区”和“企业移动性”等行业热点,为企业用户应对云计算、Wi-Fi、智能终端等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更灵活的选择。

  由此看来,华为的转型脉络已经十分清晰。之前的华为,被人熟知的是通信设备供应商的角色,而从2011年开始,华为发布了“云管端”战略,全面涉足云计算市场,也开始正式拓展企业级市场。

  据说,华为已经定下了企业级市场2015年实现全球合同订货额达150亿~200亿美元的宏伟目标,到时能不能达到?我觉得这取决于华为如何扬长避短,这里简单谈谈对华为转型及发力企业级市场的看法:

  1、华为的技术实力被外界关注:无论是从手机、平板、自主的芯片,还是到全景智真,以及在CeBIT上面的表现,都让外界惊呼,外媒都频繁锁定华为,分析华为。受不受认可尚在两可,至少如今业界开始全面关注华为的技术创新能力。华为一直在服务器市场都是强有力的一个参与者,几年前采访Novell和英特尔,他们就一直提一个名字,华为。相信更多的企业级客户、CIO也会对华为有全新的认识,通信市场都能玩得转,企业级市场肯定触类旁通没问题。另外,华为内部正在打造全球最大的桌面云,这将展现多年来积累的成果,自己的信息化建设其实是最好的案例。在技术创新这一点上,联想、海尔等都要向华为学习。

  2、应该多注重国内市场:当然,这一点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有点废话。之前,华为对中国的重视程度很高,可能主要是在通信市场,如今的3G及未来中国的4G建设中,华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华为肯定会更加关注,而在企业网、消费市场方面也应该更加关注,华为的手机目标定得很远大,云管端战略也很宏伟,中国市场存在巨大商机,所以华为把娘家服务好了,就会有很好的增长。

  华为其实在中国市场,有在电信与IT技术领域多年的积累,而且对全球电信和IT产业发展有深刻洞察,依托华为全球化的研发、市场、交付与服务和IT平台,强化面向国内行业及企业客户的营销服务体系和研发体系建设,提供业界领先的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在企业级市场取得一定成绩是指日可待。

  3、竞争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华为可以轻松地提出云管端战略,但是这三个字要面对的对手却是IT业界的大腕们,他们是IBM、惠普、戴尔、Oracle、诺基亚、HTC、三星、苹果、老对手思科等等覆盖不同领域、实力各异的友商/对手,华为如今三大业务,通信、企业级、消费三大块,这种定位看似比这些竞争对手都要高端、全面,以此次CeBIT华为发布E5服务器为例,单就这块市场,华为就要面对戴尔、惠普、甚至浪潮等对手,所以华为面对的对手和竞争环境将是更加复杂,那么,华为真的做好准备了么?

  4、应该采用收购提升实力:不可否认,在企业级市场,华为是个新来者,如何让更多的企业级客户、CIO们信服是个课题。好在历史上打过无数次硬仗的华为人,相信这次也会拿出一如既往的干劲儿。另外未来是否会在企业级、云计算方面展开重磅合作、收购,以提升自己在企业级市场的实力呢?因为企业级巨头们的收购十分常见。华为的未来还是让人期待的。华为,加油吧。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呼叫中心运营管理人员“修炼宝典”
下一篇阿朗将为英法海峡隧道通信服务提..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