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爱立信和华为岔路口的战略选择
2012-01-16 12:18:06 来源:OFweek光通讯网 作者:【
关键词:爱立信 华为 数据通信
 
曾经在电信市场上正面竞争的爱立信和华为公司,在这一年,出人意料地走向了相反的方向,其选择之微妙,仿佛两家公司的决策者们曾经共坐一堂达成协议,有意彼此避让。

  曾经在电信市场上正面竞争的爱立信和华为公司,在这一年,出人意料地走向了相反的方向,其选择之微妙,仿佛两家公司的决策者们曾经共坐一堂达成协议,有意彼此避让。

  华为目前在通信设备领域的真正对手只剩下爱立信。按照华为内部公布的2010年收入:1850亿元人民币,合280亿美元,已使其位居五大电信设备商的第二位,与领先者爱立信仅有28亿美元的差距。然而正面交锋的两家巨头没有像人们预料的那样短兵相接,而同时选择了放慢脚步,另寻市场。

  华为正从以产品或技术为企业战略中心,转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并把业务重新划分为四块:运营商、企业、终端和其他。这和以往专注做运营商市场最大的区别是:从后台走向前台,开始主动和消费者接近。

  回购华赛的赛门铁克49%的股份,则表明其做企业业务的决心。其意图在于构成了华为企业业务最为完整的产品线。经过这次股权收购后,华为将会成为业界产品线最长的ICT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具备了提供数据中心的规划设计、IT基础设施、安全解决方案、通讯设备以及智能终端等一系列产品的能力同时,也让“管道工”华为向“全能型”选手转换。实际上,华为从去年开始布局的与云计算有关的基础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和部分软件服务等,基本与其企业业务重合。

  “云管端”市场整体战略的另一个重要角色则是手机,这个曾经仅仅是用于销售给电信运营商基础电信设备时搭售的部分,抑或是贴上运营商的牌而藏在幕后的无名英雄。手机、PAD这两个可以通过无线互联到云上的硬件,承载着华为未来运管端战略必不可少的部分。而且,其一进入这个领域,就直指类似于苹果SIRI、ICLOUD的应用。

  华为公司并不否认其脱胎于运营商市场,擅长做直销,而对和渠道伙伴的合作,是心存担忧的。当外界质疑华为和终端消费者打交道的能力时,华为自己也不急于表现信心。当北京西单大悦城赫然出现华为的LOGO,在电视和报纸上出现其手机和PAD、A5的广告,这意味着它已经开始行动了。“以前主要是面对运营商市场,运营商市场是一个相对来讲比较聚焦的,在中国就三个运营商,我们更多的是直接跟客户接触,直接销售。现在走向企业市场,或者是消费类市场,确实是需要更多的传播。”华为企业业务营销部总裁何达炳解释说。

  游戏规则改变

  正当华为挺进智能手机时,爱立信则选择放弃终端。2011年10月,其将持有的索爱50%股份出售给索尼,并表示未来不再涉足终端。爱立信总裁兼CEO卫翰斯强调,未来将不再重返终端市场,并称智能手机利润已经很薄,以后还将越来越难。爱立信的算盘是,致力于创立通信业的标准和核心专利,通过让更多的设备联网而使其利益最大化。

  爱立信目前每年30亿欧元投入到研发上,占其销售收入的15%左右。2011年,爱立信还参与了对北电45亿美元专利组合的竞购。爱立信已经寻求从其所持有的2.7万项专利中增加收入。在卫翰斯看来,作为芯片和基础模块供应商对于爱立信来说,事实上意味着更大的市场空间。“面对未来500亿连接设备的市场,我们还将致力于生产基础设备,以保证设备之间的相互连接。”卫翰斯对记者说,“我们之所以在全球拥有58亿用户,是因为我们技术共享。爱立信共享我们所研发的技术,然后所有国家所有使用者都统一使用,所以我们可以降低成本。”据了解,目前爱立信已经与90个移动公司或者基础设备公司签约,对方可以共享其专利技术。

  爱立信也坦诚地表示自己在手机终端领域并不在行,卫翰斯说,“以前的手机90%用来打电话,10%用来发短信。但是对于智能手机来说,仅有25%用于打电话,75%会被用来做其他事情。爱立信在这方面并不在行。”

  全球通信市场正渐趋饱和,利润率不断下滑,厂商研发投入的压力逐步增大。主流设备商另辟蹊径成为历史必然。意外的是,双方作出了相反的判断,各自切分了市场的一端,一个向底层扩充,一个则向终端挺进。没有谁对谁错,仅仅是取决于企业决策者对行业和本公司的不同判断。这是一个机会还是一个弯道,仍然需要市场的检验。

  2012,电影中的世界末日之年

  这并非一个看上去美好的年份:欧洲沦落,债务危机恶化之势难抑;中东、北非、东北亚局势微妙……种种不确定性正描画出一个阴雨绵绵的全球经济。

  同样的时刻,几股潮流正在汹涌而至,并澎湃而去。

  移动互联网,在前所未有的蓬勃,新兴的创业者们试图通过创新游戏规则实现他们的梦想;消费升级,亦呈同样的繁荣之势。奢侈品已变得更加“民主”,并成为增长最快的领域;中国亦在升级,产业转移成为某种基调;中国的金融化更是在加速,全民PE,正在构造一个新的政治商业生态。

  此间的企业家们不可避免的站在了岔路口上,他们需要重新为公司描画未来。

  在最近的调整案例中,他们选择依据不同,方式迥异:或如直接服务消费者走向台前的华为,或如抛弃手机产品更加藏在幕后的爱立信;或如从实业出发而金融色彩更浓厚的美的,或者如坚定深耕既有行业如格力……

  这些之前相同、重叠因素更多的企业,现在选择了似乎截然相反的路径。

  我们相信,无论是对新领域的尝试,抑或是他们对过去的抛弃,他们的选择应在一个共同的逻辑框架里。我们这个系列报道试图探讨他们的分野,看看这些已经非常成功的企业在这个当口,是如何、为何选择这样不同的道路的。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2年微软能否保持云计算的江湖..
下一篇微软下月将推出Windows Phone Sky..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