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淮海将加大对矿山物联网的市场开发力度
2012-07-24 13:23:09 来源:中国徐州网 作者:【
关键词:淮海 矿山 物联网
 
《方案》提出,要充分发挥徐州市技术产权交易中心作用,加强技术产权交易综合服务。进一步加大对矿山物联网成熟技术产品的市场开发力度,力争再建1至2个“感知矿山”物联网示范工程。继续做好人才交流工作。

八市市长或分管市领导携手祝贺相关合作协议签署。

  第三届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市长会议,讨论通过了《2012年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重点工作方案》。该《方案》明确提出,2012年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将着力推动十一项重点工作。

  一是构筑互惠多赢的产业合作格局。《方案》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核心区内重点产业合作,协商制定重点产业合作领域的区域性政策,共享共用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政策,共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联手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探索共建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和产业创新平台。

  二是推进核心区交通一体化进程。积极构筑核心区内便捷、快速、畅通的立体交通网络,逐步实现区域交通建设资源共享,是核心区一体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方案》提出,要深化区内与连云港港、徐州亿吨大港的合作,加快湖西航道工程建设,加快宿连航道前期工作,促进货运代理联动,逐步实现河海对接、动力内迁。要推进八市间道路联网畅通,共享区域航空港,继续推进航空邮运业务和机场串飞航线的落实。

  三是加强区域科技人才合作。依托核心区内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条件平台合作站,共同探索科技资源共享模式,促进核心区科技和经济的合作交流与共同发展,推动区域内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方案》提出,要充分发挥徐州市技术产权交易中心作用,加强技术产权交易综合服务。进一步加大对矿山物联网成熟技术产品的市场开发力度,力争再建1至2个“感知矿山”物联网示范工程。继续做好人才交流工作。

  四是共同打造旅游目的地形象。进一步整合核心区内优势旅游资源,建立区内旅游市场营销联盟,推进核心区无障碍旅游区建设,共同推出淮海精品线路,建设一批4A级景区,全面提升“两汉、运河、红色、山海、儒家”等特色旅游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五是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品牌。以提升区内文化产业层次为目标,引导、鼓励和推动区内文化资源高度融合,建立区域性文化交流合作机制,突出精品创作,加强文化产业合作,制作推出系列地域特色浓郁、文化特质鲜明的城市外宣专题片,共同塑造“舞动汉风”文化品牌。

  六是扩大异地结算范围。进一步完善异地就医经办服务协作机制和定点医疗机构准入和退出制度,基本建立医疗保险监督检查和委托管理机制,逐步实现区内各地参保人员能够便捷异地就医和结算。

  七是提升商贸物流企业合作层次。进一步深化区域内重点商贸流通企业的信息沟通和经营合作,支持和鼓励商贸企业在区域内互相延伸商业网点,促进商业资源自由流动,推进区域内商贸流通一体化加快发展。建立核心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八是建立跨界环境污染联合处置机制。成立跨行政区的组织和与之相对应的工作协调与联动机制,完善环境信息共享与发布制度,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区域联动。《方案》提出,制定《淮海经济区企业环境行为信息评级标准》,合作建设区域危险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完善跨界水、大气、核与辐射等环境预警和应急机制。

  九是完善区域警务协作机制。加强区域情报信息资源共享,搭建应急处理突发事件联勤指挥平台,加强跨地区重点人员动态管控,深化跨地区犯罪案件联手侦办,深入开展治安问题联合整治。

  十是建立区域城市新闻宣传协作机制。在宣传部门牵头下,各市宣传管理部门以及电视、报纸、网络、广播、杂志之间,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发挥集群集聚作用,进一步扩大核心区城市的影响力。

  十一是深化区域合作协调推进机制。建立办公室主任会议制度,每年召开2到3次市长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会议,协调、调度、督促核心区城市市长会议决定的落实。各专题工作组进一步密切联系、加强合作,推进联席会议确定的各专题工作的完成。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物联网分析师:M2M市场将迎近十年..
下一篇云计算、物联网给标签印刷带来的..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