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如果谁说想要建立一个连接世界上所有物体的网络,就好像在18世纪想用电话通话一样,简直是天方夜谭。但在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RFID设备的出现,人们才明白,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速度超过了人类勇敢的设想,“物联网”这一概念迅速在业界传播开来。目前,物联网既拥有积极的拥护者,也有鲜明的反对者。反对者的理由是,他们认为物联网是奴隶人类和全面控制人类的工具。
物联网这一概念的提出是由麻省理工(MIT)汽车ID中心阿斯通(Ashton)教授于1999年在电脑系统内研究射频识别(RFID)时最早提出来。现在,除了MIT以外,发展物联网的大学还有瑞士联邦技术学院、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奥地利阿德莱德大学、韩国信息通信大学、中国复旦大学以及其它许多相信物联网美好前景的IT公司。
物联网号称要将我们身边大部分物体都连接到全球网络上去。为各种不相干的设备,如汽车、书、衣服、医疗器械、家用电器等,装上微型芯片(或是类似智能卡的东西)。这样,这些物体就可以通过统一的信息网络进行互动。在没有人类的参与下,物体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互换并使用控制服务。物联网这一概念的技术基础是RFID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它在未来的广泛应用会将现实的世界与虚拟的世界相连,如冰箱会自动跟踪储存在内部的食品的保质期,还会向商店预订必需的食品;汽车可以在道路上控制司机的行为,并向监查部门上报车辆损害情况。借助全球网络和无线通讯站点,各种设备可以在任何距离进行互动。在未来,设备的微芯片里将储存加密信息和公开信息,其中加密信息包括银行帐号和密码等,而公开信息中有每个人都能获得的名片类信息。物联网的主要原则是要让每个人在任何一个时间任何一个地点获取到任何一个信息。
目前,物联网的组建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RFID技术正在积极地应用在工业、安全、交通和医疗等领域。毫无疑问,在不久的将来,等待我们的将是一个全球RFID应用期。应用物联网看似简单,但实施的每一步骤都非常复杂,并会产生各种费时费力的新问题。伴随着物联网的实施,其概念将会改变,世界也将在这种变化的影响下发生改变。当然,人们很难说清楚这些变化会带来什么结果。
发达国家对待物联网的态度是极其认真的。如欧盟成立了欧洲物联网研究项目组用于研发和推进物联网建设。该组织成立于2007年,截止到目前,该小组正在进行33个与物联网建设、技术、协议等相关的发展项目,主要用来解决法律、机密性、节能、频段分配和标准化等问题。另外,欧盟委员会还在整理一份“Networked Enterprise and RFID”的年度报告。
巴西、英国、德国、印度、中国、韩国、马来西亚、俄罗斯、美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全部参与了全球RFID运作及标准化协调支持行动(CASAGRAS)。这一行动的目的是要建立RFID和物联网相连接的标准化平台,并研究实施研发和应用的构想。
一些生产厂商也在为物联网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2011年,苹果公司计划生产内嵌RFID传感器的手机,这种手机将在RFID信息的基础上实现转账功能。三星公司也已经研发出能够读取RFID标签并能够批量生产的芯片,这种芯片也将装配在移动电话上并向其它移动技术生产商推广。
赞同还是反对?
作为一种激进的特殊体,物联网不仅有拥护者,还有反对者。反对者认为,规模使用这项技术将会逐渐导致出现控制人类甚至整个世界的人工智能,此外,每个人的个人数据也将经常成为恐怖分子用来威胁的工具。
对人体内部移植芯片尤其存在重大争议。2001年,美国一家公司研制出一种用来识别人类的微芯片(VeriChip人体移植芯片)。2002年,一位名叫Richard Seeling的美国医生向自己的身体里移植了两颗微芯片。不久,美国Jacobs一家人作出决定,向全家人身体里移植微芯片。在南美洲,芯片移植技术被实验性应用在被绑架人身上。巴西参议员Antonio de Cunha Lima宣称自己是世界第一个在体内移植芯片的政客,其目的是以防自己被绑架。但这一行为显然没有什么逻辑性,因为芯片很容易被屏蔽,它只有在近距离的条件下才会起到寻人的作用。还有人怀疑,移植芯片会导致肿瘤等恶性疾病,机体会排斥来自异己的无线信号,并引起组织变质。此外,教徒也极力反对人体芯片移植。
复杂的技术和与标准化组织的协调问题阻碍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目前,在制定RFID统一标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物联网方面却没有任何标准。虽然欧洲正在积极开展物联网相关的标准制定工作,但现在要细数其成果还为时尚早。影响物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应用的因素还包括物联网概念的模糊性以及规范性、协调性条文的泛滥。
周围物体电导率不均匀也构成了影响物联网发展的因素。例如,金属和水会屏蔽RFID的信号。此外,以RFID技术现有的发展水平,物体之间距离太近也会妨碍数据的读取。因为它们处在同一个频段下,发出的信号会彼此重叠。
内嵌RFID标签还会让商家受到损失。许多人不愿意购买装有可疑的、未知功能的商品。另外,物联网的追踪方位以及其它功能还会引出许多其它问题,如谁在掌控这类信息;谁来负责智能物体采集数据的可靠性和保密性;在不经人们同意的情况下,智能物体是否可以采集数据等。这些问题至今没有答案。
总之,物联网之所以既令人担忧,又能在全球范围内“魅力无限”,得益于它能保证全球数据的开放和更新。如果说,当前的信息传递方式是地球表面的小河和湖泊,那么,在物联网出现以后,这些小河和湖泊便汇成了统一的海洋。像此前人类所有的发明一样,这张网将变成人类的工具,在提升社会生活水平的同时,还会“惹点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