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一个个有关物联网产业的动辄百亿千亿元的地方政府规划不断出台,尽管一片片物联网产业园区在拔地而起,尽管一次次的物联网会议在不断地召开,但是对于从事物联网的有关各方,尤其是那些从事着具体技术或应用开发的链条从业者来说,或许还依然没有感受到在隆隆物联网春雷之下的春雨所带来的喜悦。从万亿预测,到风起云涌的联盟、规划、标准组织,2011年,我们听到了来自有关部门的回答:物联网发展需要5-10年时间。让物联网飞一会儿,中与不中,请待十年。
针对于让物联网“飞”一会儿的原因,有人提出,中国物联网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物联网由理想走进现实还有一段路要走,而目前制约中国物联网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物联网应用需求层次较低
目前国内物联网的应用需求还是低层次的,所以,难以激发产业链各环节参与和投入的热情。从电信运营商的视角和实践,我们深知没有需求的市场,推动起来是非常困难的。物联网的发展需要社会及行业具备良好的信息化基础,在这方面,美国和欧洲国家工业化时间长,信息化起步早,做得比我们好,很容易选择物联网发展的行业切入点,并知道如何去操作。而目前我国社会整体信息化水平还较低,因而,要想推进物联网的发展绝非易事,以物联网最相关的物流应用为例,这些年RFID始终没有象人们预期的那样得到快速发展,就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例。因此,国家应在物联网发展的初期阶段对挑大梁的重点行业和企业给以有效的扶持。如要实现世界物联,就须布置大量传感器,因此,传感器微型化、低成本化的问题必须攻克。现在伯克利大学已经做出像沙粒一样大小的传感器,叫智能灰尘。这样就可以把它嵌在物体里,变成物体当中的一部分,类似于现在我们包装里面的条形码一样。但是如果一个需要100块钱的话,几百万个、几亿个就不得了,所以成本一定要低,每个最好只是几元、几分甚至更低。
二、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低 创新体系不够
目前,我国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低,不能够完全满足应用需求。而有时有了需求,我们的技术研发能力还跟不上,反而不能够满足需求。相对于互联网,物联网的应用要复杂很多,千变万化。例如,作为物联网的传感器,组成的系统千变万化,要适应各种环境应用的特点。同样一个环境污染监测的传感器,在中国的东北和海南的环境参数差距很大,东北零下30-40度,而海南没有零下温度。所以,要针对多种个性化的需求生产器件和产品。一旦面对复杂的需求环境时,就会发现在芯片技术,敏感器件等基础技术、高精度技术方面,我们和国际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网络技术上的挑战。因为每个传感器是分开的,如果只是一个点,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只有把点联成网,和互联网连在一起,才是有用的。而且这种网络技术和互联网的技术又完全不一样,要求非常灵活轻便,因为这些传感器都是非常小的节点。此外,还有一个头疼的问题,如果网络技术解决不好就会很快耗尽电池。
三、缺乏规范和技术标准的指引
物联网将是一个多设备、多网络、多应用、互联互通、互相融合的一个大网,既有传感器,计算机,又有通信网络,原来通信网络规划是以通信类业务为主,现在物联网需要把所有的物品都联在一起,因而,所有的接口,标准,通信协议都需要有国家标准指引。物联网标准必须加快制定。如果没有国家标准,各成体系,未来将很难做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同时,还会面临大量改造的问题,造成极大地浪费。怎么去及时处理海量感知信息,世界上这么多传感器都连在网上,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海量的数据,怎么存储,怎么归类,怎么处理,才能让大家检索时,可以非常快地获取所需。如何提供数据检索,把原始传感数据提升到信息,从信息提升到知识,这些问题才是最大的挑战。虽然目前电子标签、传感器网络等多种与物联网相关的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组已经开始工作,但相对于应用的需求仍显滞后。标准的缺失与核心技术产品的产业化配套能力仍是制约我国物联网大规模应用的一个问题。
四、行业壁垒问题
传统工业模式,是纵向体制、纵向思维。而智慧地球、物联网是用信息化改造传统工业,这就意味着要破除这种行业的纵向壁垒,建立新的管理体系和生产流程。而要实现这一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目前整个国家的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各行业发展不均衡,安监、公安、交通、环保、电网等行业均有各自的物联网体系架构,但却好似封闭而独立的"信息孤岛",即使能向纵深发展,也难以横向打通。因此,要想转变很多固有的传统思维,不仅要实现市场行为的突破,还需要观念进行革新。
五、商业模式缺失
物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与物联网的产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在不同的阶段,应创造不同的商业模式,惟其如此,方能适应整个产业的发展。物联网目前尚未出现清晰的商业模式,产业链上下游的价值传递和产生有什么机制?产业链上的各环节怎样创造价值以及如何在市场上体现出该价值?这些价值最终如何得到物联网使用者的认同?只有解决了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问题后,物联网才能得到实际的推广应用。业内专家认为,以物联网需求的驱动模式为依据,我们可以把物联网的发展分为"看得见的手"(政府)驱动阶段和"看不见的手"(市场)驱动两个阶段。建议物联网在看得见的手驱动阶段,物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诉求在于如何加强公共管理机构社会管理的行政效率、解决经济管理的成本及盈利问题;在看不见的手驱动阶段,物联网商业模式的核心诉求在于如何解决主要经济组织的低成本运营和利润增长的问题。
六、产业链不完备,企业规模偏小
目前有众多企业涉足物联网领域,但这些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产业集群。特别是在应用领域缺乏大型企业,难以支撑以应用为牵引带动产业的发展路线。在运营与服务环节中,电信运营商也是初步进入该领域,市场仍处于探索阶段,拉动效应不明显。另外,目前产业链条的界定和分工也不明晰,一些重要的环节如物联网的系统设计、公共信息平台、服务等方面的能力还处于缺位状态;物联网应用领域十分广泛,许多行业应用具有很大的交叉性,但这些行业分属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在产业化过程中必须加强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与互动,才能有效的保障物联网产业的顺利发展。如加强广电、电信、交通等行业主管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信息化、智能化交通系统的建立。
七、信息安全存隐患
随着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兴起和由此带来的产业变革,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物联网设备的本地安全问题和在传输过程中端到端的安全问题等,信息安全正在告别传统的病毒感染、网站被黑及资源滥用等阶段,迈进了一个复杂多元、综合交互的新时期。
目前物联网传感技术主要是RFID,植入这个芯片的产品,是有可能被任何人进行感知的,它对于产品的主人而言,有这样的一个体系,可以方便的进行管理。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其他人也能进行感知,比如产品的竞争对手,那么如何做到在感知、传输、应用过程中,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为我所用,却不被别人所用,尤其不被竞争对手所用。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涉及到政治和法律问题。如此以来,信息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从技术上和法律上予以解决。这就需要在安全上下功夫,形成一套强大的安全体系。现在应该说,会有哪些安全问题出现,如何应对这些安全问题,怎么进行屏蔽都是一些非常复杂的问题,甚至是不清晰的。但是这些问题一定值得注意,尤其是这个管理平台的提供者。安全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