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攻高端、自主创新、强化基础、两化融合、绿色制造”五大战略,将在“十二五”期间引领和促进机械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其中,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又成为重中之重。
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宋晓刚在接受ENI经济和信息化传媒总编专访时表示:“十二五”我国机械制造业将以战略型新兴产业为导向,抓住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核电、“核高基”等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机遇,促进重点行业关键主机、部件和共性技术系统、有序、协调发展,在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和可靠性方面实现显著提升。
针对“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发展方向和推进工作,宋晓刚明确指出:“大中型企业推进创新平台,即研发设计数字化平台;推进企业信息化集成应用,即研发、工艺、制造、管理集成应用;产品融入信息化技术,即产品本身的信息化;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即机械行业信息化评价体系指标”是机械行业“两化深度融合”的重点。
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宋晓刚(左)接受ENI经济和信息化传媒总编江彦(右)专访
江彦:“十二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面临经济转型,产业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转移等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新局面。请您谈一谈在此大背景下,机械行业有哪些经济发展走向和产业特色?
宋晓刚:我国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导向的战略性发展趋势下,机械工业如何按照国家发展战略,切实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是我们贯彻实行国家战略要思考的问题。
落实科学发展,机械工业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着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二者不可或缺。
机械工业产品及产业链,高档、中档、低档产品对应着不同的市场和用户群。但是,产品又都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即产品的质量和效率。比如,机床制造业,无论是满足高精度要求的高端机床,还是普通、量大、面广的中低档机床,首先要保证机床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因此,传统的机械行业,其产业升级改造,关键在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
与此同时,国家所倡导和发展节能减排、绿色制造,需要高效、节能的装备。特别是一些高端用户,比如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大型钢铁、有色连铸连轧设备,包括新能源领域等,这些高端用户都需要高端装备的支撑。因此,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势在必行。
江彦:机械工业在“十二五”期间,将紧扣“高端、创新、基础、融合、绿色”五大战略发展。请问:如何解读五个主题之间内在的关联性和导向作用?
宋晓刚:围绕“十二五”机械工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我们提出“主攻高端战略、自主创新战略、强化基础战略、两化融合战略、绿色制造战略”五大战略。
“十二五”五大战略的主体内涵有机结合、密切相关,其中首要的是“创新”战略。与国际同行水平相比,我国机械工业能力还很薄弱,“创新”在五大战略中是核心和关键。并且,“创新”又关联到“高端、基础、两化融合”战略,密切相关;“高端”,又体现了“创新”等几大战略和共同实现的成果;“基础”,体现我国发展“高端”、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必须要解决的短板或瓶颈;“两化融合”,是整个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助力器和重要途径;“绿色制造”,又与几大战略具有因果关系,通过绿色制造实现节能减排,使得机械产品能耗低、效率高,更是机械行业由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向精益生产、集约化方式转变的途径和效果体现。
机械行业将围绕五大战略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走向高端制造业。
江彦:请您介绍我国机械行业“两化深化融合” 有哪几项重点工作?
宋晓刚:我认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首先要体现在规划中,机械行业将信息化列入五年产业战略规划中,“两化融合”作为五大战略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行业发展方向,这是第一次。
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建立生产型服务业等重点促进的方向和发展目标,机械行业“两化深度融合”重点:第一,在大中型企业推进创新平台——研发设计数字化平台;第二,推进企业信息化集成应用——研发、工艺、制造、管理集成应用;第三,产品融入信息化技术——产品本身的信息化;第四,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建立机械行业信息化评价体系指标。
行业“十二五”发展的重点方向是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企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技术结构调整,甚至包括市场结构调整和资产结构调整,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如果离开了信息化这个重要的技术和手段,整个产业供应链的管理、产品售后服务的体系建设、发展生产性服务等都是不可实现。
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信息化研发体现平台,产品创新、产品结构调整难以实现;企业生产过程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撑,缺少精益、柔性的生产线,我国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难以实现;缺乏协同、互动的产品创新管理,企业产业转型升级、产品更新换代无法实现。
其中,研发设计数字化,不是一般性的甩图板、甩图纸,而是通过搭建数字化研发设计平台,包括产品数据库,设计规范数据库的建立等,实现从产品订单开始即实现在研发设计平台快速设计开发出产品原型。
集成应用,是将生产制造与信息管理集成。当前,多数企业研发、生产制造、业务管理、销售、财务等的单项应用基本实现。但是,信息化孤岛问题尚未解决,需要实现集成应用。
同时,产品本身融入信息技术,实现产品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成为必然。一方面,提高机械产品自动化水平;另一方面,装备制造业必须满足其他的行业,比如钢铁、建材、有色等的两化融合需求。
另外,在工信部的统一部署下,从2009年上半年开始,机械工业联合会按照细分行业开展了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的评估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了重机,重型矿山等细分行业信息化评估工作,正在进行机床行业信息化评估。
总之,通过多种工作的推动不断完善机械行业“两化深度融合”的内涵,推动关键环节工作,并形成机械行业信息化导向。
江彦:机械行业产品研发、创新是关键。结合您刚才谈到“深度融合”的几个重点推进工作,其一是研发设计数字化平台的应用。您认为数字化研发系统和设计平台,用户端的应用难点在哪里?同时,您主抓机械行业信息化工作多年,面对“十二五”,您认为信息化产业公司有哪些机会,产业发展的价值洼地在哪里?
宋晓刚:数字化研发平台对于我们机械行业企业应用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和的难点。但是,这个难点并不在技术本身,也不完全在软件系统,难点在于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一些基础的数据库,包括产品、材料、标准件、设计规范,包括设计图库等,都需要有一个比较完整的、长期积累的数据库,最终才能实现设计制造的优化,提高研发效率,实现产品设计、数据重用等,才能显现出数字化设计制造的优势。因此,基础性工作薄弱,影响了先进的数字化设计制造平台系统的应用成效。
另外一个难点在于,传统的工作流程是设计、工艺,再到制造等一系列工序顺序而为。而数字研发平台首先要体现协同,所有的流程都必须能够在设计制造的平台上并行,跟产品的研发、设计、工艺、制造实现协同,协同和沟通。但是,企业二维、三维设计、仿真、工艺、制造多为异构系统,产品零部件、整机组装等难以实现在一个平台上的协同。
一个基础,一个是协同,制约了企业数字化设计制造平台系统应用。
谈到软件产业的发展,我认为机械行业具有自身发展的特点,包括管理模式、技术路线等方面的特点,IT行业要注重细分行业产品特性。我与IT产业打交道很多,我希望IT业多了解机械行业的特点,要真正结合我们这个行业的特点投入和做工作。机械行业有13个大行业、170多个小行业,如果IT行业真正看到这一点,在细分行业扎扎实实地做,才有市场和生命力。
随着我们国家信息化的发展进程,目前,国家、行业、企业和IT产业,四位一体,共同推动了两化融合的深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