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ERP日益普及化的今天,很多企业的CEO、CIO经常有这样的疑问,企业已经有了ERP、CRM、HR等业务系统,各业务系统里也有各自的报表和分析功能,那么还需要商业智能系统吗,业务系统和商业智能系统之间有什么区别?商业智能系统究竟有何价值,能帮助企业解决什么问题呢?
ERP与BI差异
形象地讲,业务系统(以ERP为代表)就像史记,它是一个记录,记录了谁和谁在哪儿打了一仗,俘获了多少士兵,缴获了多少器械等,如同企业的业务信息化,记录了进货、审核、记账等单笔业务信息;而商业智能却是资治通鉴,解决的是作为一个统帅,面对敌人,以自己现有的人员和装备,如何把仗打好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董事长根据现有的资金、人员、产业发展趋势等情况,决定自己的企业如何才能更好的经营。
如果没有商业智能,就意味着在这场战役中普通士兵的装备精良,但指挥官却依然是小米加步枪。
商业智能价值所在
智管全局
从笔者这些年的信息化经验和客户方决策者感受来看,商业智能的价值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即“智控全局,慧管经营”。
关于“智控全局”,顾名思义就是让企业高层可以直观、清楚地看到他所关注的数据,从而帮助他们控制住整个企业。这些数据在业务系统里没有被直接呈现,更没有就这些数据做出原因分析。而商业智能不但让管理层清楚结果,还可以看到原因,让企业负责人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以利于追根溯源地控制。在这里,管理层是指广义的管理层,包括中层管理人员,都需要商业智能协助进行业务判断,用友BQ商业智能平台针对不同的应用,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那么企业管理层都关心哪些管控呢?
一是绩效管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对绩效都有不同的要求。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再不断演进,起初是简单的KPI考核,后来加入BSC指标方法,就是平衡记分卡,现在开始强调EVA,也就是强调价值增值,不仅要求各项指标要看上去很美,而且要和同行做比较,要比同行做得更优秀。用友BQ商业智能平台,对国有企业所需的各种绩效模型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此外,很多长三角、珠三角的职业经理人,有不少是台湾或香港的高级经理人,他们的管理思想很西化,他们企业的竞争环境也和国内有较大差异,竞争激烈,市场化程度高,所以他们更喜欢用西方发达国家教授梳理的模型来加强管理评价,如杜邦、阿特曼、F计分模型等,在BQ商业智能平台上都可以搭建这些模型。
二是风险管控。企业负责人不仅关注企业绩效,还要控制风险。比如控制员工和供应商的关系,库存里有上万个产品,几千家供应商,如何保障供应商的产品质优价美呢?如何排除内外勾结呢?如何排除洗钱,资金体系外循环的风险呢?
我们的一家客户,我们给他们做了监控预警,很好的控制了企业的各项风险。因为现在监管很重要,目前企业责任采取连坐制度,尤其是国企,没有监管到位,监管负责人要负主要责任,因此他们不得不对风险管控越来越重视。
领导关心的主题还有不少,在此不一一例举。
慧管经营
关于“慧管经营”,这里更多是从企业的中基层管理者角度来设计。如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要对自己负责的部门业务进行深入分析。以下我们来看几个部门常见分析:
一、销售管理。业务系统所管理的是从计划、接单、到选配、装配、生产模式、验货、出货,也就是说ERP是按流程来梳理。那对于企业负责人而言,是要加强控制,ERP也有控制,但对于关键的销售退货数据的分析、部分产品为什么总出现问题、哪些业务人员和客户沟通不畅,这些信息业务系统并没有让企业负责人及时了解,但这些却是企业负责人管理的关键点,而商业智能可以让企业负责人清楚地看到他所关注的信息。
二、采购管理。现在ERP有价格记录,但询价、比价、固定的供应商所占份额以及跨年度的数据比对,这些管理的关键点并没有及时反馈,而且这些信息也无法让领导在浩如烟海的信息里自己去寻觅,而用友BQ商业智能平台可以轻松的实现各种比价和供应商之间价格对比等详细信息。
三、生产管理。用友BQ商业智能平台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分析,比如仓储分析、配送分析等,让企业可以快速地做出决策。
当然用友BQ商业智能平台还可以设计各种分析主题,在此不一一赘述。
商业智能还有一个重要应用就是数据挖掘,它有什么用呢?举个例子,一家台湾企业,销售额近2亿,这家企业的负责人了解了商业智能系统后,感慨地说:“如果早用商业智能系统就好了,就不会造成那么多员工的快速流失。”怎么回事呢?原来,这家企业有2个车间,这两个车间里的工人基本工资都是1200,有一个车间的工人经常辞职,另一个车间却很稳定。企业负责人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什么原因造成。后来经过调查发现,原来一个车间的工人奖金高,加上奖金,月工资可达到2100元,另外一个车间奖金低,月工资总共有1600元。但这些信息企业负责人并不是第一时间知晓,而是流失了很多熟练的工人之后才发现,对于现在招工难的企业而言,损失不小。
可以说,目前各行各业都需要商业智能,在信息化走入决策时代的今天,商业智能应用已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