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信息化与通信融合产品选型平台及垂直门户
注册 登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业新闻 招标信息 行业应用 厂商专区 活动 商城 中标信息

资讯
中心

新闻中心 人物观点
厂商专区 市场分析
行业
应用
政府机构 能源产业 金融机构
教育科研 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
应用
分类
统一协作 呼叫客服 IP语音 视频会议 智能管理 数据库
数字监控 信息安全 IP储存 移动应用 云计算 物联网

TOP

ERP为何不能实现“拉动式生产”呢
2011-08-19 11:37:59 来源:00CIO时代 作者:佚名【
关键词:ERP
 
虽然上了一套ERP系统,但Y公司还是觉得问题不少。按照当初的设想,ERP系统将帮助公司按照客户需求,初步实现“拉动”式生产,但运行半年下来,公司总经理季先生发现一个十分困惑的现象,“如果过于注重客户定单、采用‘拉动式生产’,企业的市场风险加大;如果在定单的基础上考虑一定的市场预测,ERP系统则更像过去传统的‘推式生产’,均衡生产的作用大打折扣。”

  虽然上了一套ERP系统,但Y公司还是觉得问题不少。按照当初的设想,ERP系统将帮助公司按照客户需求,初步实现“拉动”式生产,但运行半年下来,公司总经理季先生发现一个十分困惑的现象,“如果过于注重客户定单、采用‘拉动式生产’,企业的市场风险加大;如果在定单的基础上考虑一定的市场预测,ERP系统则更像过去传统的‘推式生产’,均衡生产的作用大打折扣。”

  季总发现的这个现象,在管理咨询顾问严博士看来,属于“片面理解ERP的作用所致”。

  MPS中的“水分”

  按照ERP的运算逻辑,主生产计划(MPS)是制定物料需求计划的前提,也是启动ERP流程的“第一推动”。主生产计划的来源,一般是销售部门获得的有效客户定单,再加上维修服务所需的备品备件。此外,企业一般会考虑一定的预测裕量(实际就是库存),以应对市场需求的波动。

  “就是这个‘波动’,让MPS给出的生产计划有了一定的‘水分’”,季总一开始对MPS中含有“保险裕量”的做法有看法,现在,问题好象就出在这里。

  Y公司的产品有一定的季节性,通过开展促销活动,新的供货渠道每年都会有所扩大。“为了防止在需求上涨的时候供不上货,在生产计划上打出了一定的‘保险系数’,这很正常。”季总说,“但是,这样做在ERP系统里,会造成物料计划的混乱”。

  由于基于MPS的生产计划中有少量产品并非“按需生产”,而是“为库存生产”的。如此一来,后续的物料计划、材料准备、在制品库存都会同步放大。“原本以‘准确计划’擅长的ERP系统,受到了‘不确定性’的冲击”。

  为何“拉”不动?

  一直辅助Y公司做管理咨询的严博士认为,Y公司之所以无法实现“拉动”生产的根本原因,是确保“拉动”生产的条件不具备,即主生产计划和物料计划都不是100%准确。

  “拉动”式生产是以恰时管理(Just-In-Time)为核心的精益制造(Lean Manufacturing)体系的中心思想之一。所谓拉动,就是完全以客户需求为驱动,以“看板”为链条,将后道工序消耗的物料,直接作为前道工序的定单,拉动前道工序的生产。

  “销售一个,制造一个”是拉式生产的形象说法。“在生产线上,就意味着后道工序每消耗一个部件,就向前道工序发出制造指令”,严博士向季总耐心解释了拉动生产的逻辑。

  在严博士的分析中,Y公司之所以无法拉动生产,并非ERP有什么问题,而是整个生产的驱动逻辑有问题。“整个生产线是以推动的逻辑设计的,即采购计划、生产计划、成本计划,都是围绕主生产计划来制定的,这其实是典型的‘批量’生产概念”。

  不过,严博士向季总也指出了这样一个概念,“拉动生产固然代表着制造业的精益程度,但它的应用条件十分苛刻—良好合作的供应链体系、重复生产的模式是重要的前提。”

  整体的竞争力

  关于“拉式生产”还是“推式生产”的疑惑和争论,在很多上了ERP的企业中不同程度都存在。严博士的经验表明,很多企业对“精益制造”和“恰时生产”模式“大有心驰神往之意”,但是,真正实现“拉式生产”需要制造业整体水平的同步提升。不过,Y公司的故事给出了看待ERP的新的角度,这个角度就是“整合就是竞争力”。

  在生产线上单独看任何一道工序,都不能将其孤立在整个生产线之外;同样,一个企业也是整个供应链上的一环。

  “对拉式生产的讨论,让我们更加注重与上下游供应商的合作”,季总后来说,“只有紧密合作,才能减低风险和波动对各自生产线的干扰。”

  “大家都知道拉式生产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成本,提高制造效率”,季总说,“这样做的动机是,可以提高企业对客户越来越个性化的需求的快速反应。”

  但是,“拉式生产”苛刻的运作条件,实际上对处于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整合,才能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企业自身才能受益。”

  看板管理与Muda

  风靡全球的丰田制造模式中,有很多细小但深刻的观点和做法,看板(Kanban)管理就是其中的一个。

  通过大量的文章和书籍,很多人都可以了解到看板管理的一般做法:将客户定单作为拉动产品生产的第一动力,标示物料存量、消耗量的看板放置于工位一侧,每道工序之间用看板相互衔接。然而,如此简单的看板逻辑,在一些企业看来似乎比“登天”还难。

  看板之难,难在企业不得不面对物料供应的不确定因素、不得不面对供应链中无处不在的风险,也不得不面对企业内部供应链的松散与脱节。

  美国学者Lames P·Womack和英国学者Daniel T·Jones,在1996年出版了诠释丰田模式的重要著作《精益思想:消灭浪费,创造财富》。在这部书中,作者的目的是以“客户定制生产”、“精益制造”的先进制造理念,“唤醒依然坚持旧式大量生产方式的各种机构、管理者、职工和投资者”。

  那么,什么是精益原则?丰田公司为什么要推行看板生产呢?Womack和Jones的观点聚焦在丰田经理大野耐一提出的一个词汇——Muda(浪费)上。

  大野耐一发现,生产过程中到处充斥着惊人的浪费现象,这些现象比空泛地谈论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保持优势和改善质量等,更能准确地表述制造企业面临的严重问题。比如,由于流水线布局不合理导致生产工人无谓地移动,从而降低生产效率;比如,由于动作安排不合理、工艺路线不合理、或者加工工件有缺陷,导致工人三番五次地拿起或放下工件;再比如,车间现场随处可见、随意堆放的半成品和在制品,既占用空间,更占用资金……

  貌似简单的看板管理,其实透着对现场无所不在的“浪费”的极大厌恶。大野耐一认为,允许这些浪费现象的存在,就是对懒惰、借口、消极情绪的最大放任。很多观点都认为,能不能实现看板管理,关键是供应链能否达到一体化,能否紧密地整合在一起。但从操作的层面说,还是要回到看板的本意上来,即“是否意识到了供应链、制造链上存在的‘惊人的浪费’”,是否对这些“惊人的浪费”有深恶痛绝的冲动,是否有消灭这些“浪费”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在这样的思路指引下,看板的用途和意义才可能显现出来。看板之所以值得追求,并非因为看板管理是个时髦的东西,而是因为看板管理需要将管理变革的矛头,直截了当地指向司空见惯的、随处可见的浪费。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单位自行提供,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不负责,Voipchina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从战略管理看ERP的信息缺失
下一篇CIO:企业在实施ERP项目要遵循一..

热门文章

图片主题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

Copyright@2003-2009 网络通信中国(原VoIP中国)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503927495@qq.com
  京ICP备05067673号-1 京公网安11011111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