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注定是移动通信行业最不平静的一年。“乔教主”撒手而去,他彻底将人们推入了移动互联网的新时代,他将极致的体验引进到手机终端,为山寨产业挖开了墓坑。云被视作移动互联网的趋势,华为、酷派、阿里巴巴等几家企业纷纷推出所谓的“云手机”,试图先发制人,站到行业的最前沿。不过,现阶段3G渗透率有限,对网络要求甚高的云终端来说,似乎还是一朵“浮云”。但值得期待的是,中国移动(微博)在大运会上,测试了4G网络及终端。不久前,中国联通(微博)也宣布计划把3G升级到3.9G,这意味着一个速度更高、可以承载更多数据流量的网络在孕育中,不久,云或将要发挥它的威力了。
图:云终端目前还只是一朵“浮云”
No.1乔布斯
他是山寨的掘墓人
在乔布斯的带领下,苹果不仅创下了销售神话,建立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而且打开了一个新的移动通讯时代。他所主导开发的iPhone与iPad,不仅颠覆了我们使用手机的方式,彻底改变了手机的模样,引领了移动终端的潮流,而且将我们在网络的界限,从传统互联网延伸至移动互联网。
今年10月,乔布斯撒手而去,尽管苹果的事业还未完成,AppleTV仍可望不可及、iPhone5还在襁褓中,但是他已经“改变了世界”。
乔布斯是山寨的掘墓人。第一代iPhone所确立的大屏幕、高配置、高性能、用户体验为先导的手机世界时,已标志了山寨手机日渐式微。而最早在iO S系统终端(iPhone、iPod touch、iPad)“微博”、“微信”、“植物大战僵尸”、“愤怒的小鸟”等数十万个应用、游戏的风靡,更意味着功能手机的全面没落。而在过去,份额曾一度超过45%的山寨手机正是功能手机时代的无冕之王。
在iPhone开创的时代,深圳山寨手机产业偃旗息鼓。虽然躲过了2008年那场最凶猛的金融危机,并绕开了社会对内置吸费陷阱SP(内容服务提供商)的道德质疑及运营商的“扫荡”,但在2011年,华强北一大批国产手机业主却没有经受起一场杀伤力弱多的资金风波。山寨先跳进了坟墓,就差什么时候埋上。
乔布斯的死,给世界留下最大的疑问是,下一次的移动终端革命在何时?
No.2云
懂它的人不少,用它的人不多
“云”概念叫好不叫座。今年4月初,苹果iCloud出世后,“云终端”就越演越烈。云在手机领域,国内唱主角正是深圳两大手机巨头。6月份,酷派发布了“酷云战略”;接着上周,华为也迅速祭出了全新品牌理念“自在分享”,并推出“云服务”平台和首款“云手机”。
华为方面介绍,“云服务”平台以用户为中心构建而成,其服务能力可以满足消费者对通信服务,从“备份、存储、同步”等基础需求,到“娱乐、游戏、导航”等中级需求,再到“社交”等高级需求的服务诉求。
南都记者观察发现,华为的“云服务”与酷派的“酷云”在基本的服务方面都非常相似。据相关资料介绍,“酷云”1.0版本,最核心的应用是数据同步与备份,可以将各类数据,包括联系人、日历、短信、通话记录等通过个人账号上传至云计算服务器,实现“云”同步和备份。
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云”目前仍然在概念阶段。因为实现手机与“云”同步,比如,将图片备份到云,或者从云下载图片,都必定消耗巨大流量。虽然华为号称提供160GB云储存,但按照目前运营商最优惠的收费标准,将160GB的文件从手机同步到云,光流量费也高达数千元。即使“云”可以与Wifi配合使用,可是国内Wifi热点太少,远不能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的云需求。因此在解决数据流量问题前,一切都是“浮云”。
No.3千元智能手机
深圳制造说:高科技也可以很便宜
iPhone4S的爆冷面世改变了智能手机市场惯有的表情,给诸多觊觎这块肥肉的厂商们更多的憧憬。近日艾媒咨询发布最新数据显示,华为、中兴、酷派三大品牌的Android市场占有率超过30%,更有数款千元智能手机在短短两个月,甚至几周的时间内,销售突破百万记录。这个数字意味着,在代表智能手机大趋势的Android版图中,“深圳制造”不仅占了一席之地,而且还有了抗衡国际品牌的底气。
易观资讯分析师路理彬表示,虽然国际品牌Android起步较早,但目前国产品牌在智能手机技术研发上已迎头赶上,同时与运营商进行深度合作,尤其是千元智能手机,这些因素推动了本土品牌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快速上位。“智能手机虽暂时不用担心山寨机的搅局,但是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也有行业人士提出担忧,移动智能芯片市场,德仪、三星和高通几乎垄断;而操作系统基本只有开源的谷歌Android可选。随着主流智能机市场上苹果、A ndroid系手机(包括摩托罗拉、三星和HTC)和诺基亚+微软联盟之间的竞争局面日益复杂化,国产智能机的发展空间将受到更大的挤压。
No.4应用开发者
如何生存下来是首要问题
智能手机所向披靡离不开众多的软件应用支持。由于开发手机应用成本低、周期短,因此国内出现了大量开发手机应用的创业者。尤其在深圳,包括项目外包在内的企业,开发者数量占了4成以上。
然而,国内手机应用开发者的年收入水平却普遍不理想。据艾媒咨询最新的统计数字,有收入的个人开发者(团队)产品收益金额72.9%通过广告获得,而机构(企业)开发者则获利主要途径为游戏和广告,各占60.2%和27.7%.而无论是个人开发者还是机构开发者,无论是IOS还是安卓平台,通过付费下载获得收入的比例不高,并且有逐步减少的趋势,这一现象在安卓平台尤其显著。
同时,在这100万的手机应用开发大军中,实现盈利的仅占13.7%,主要以依附企业本身(如腾讯公司的开发者)或者个人研发应用产品继受广告获利为主;亏损的占64.5 %,持平的为21.8%.开发者的盈利状况非常不理想,即使应用前景乐观,但现在如何生存下来是首要问题。